浅论有效使用教材的策略

浅论有效使用教材的策略

ID:43993142

大小:2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浅论有效使用教材的策略_第1页
浅论有效使用教材的策略_第2页
浅论有效使用教材的策略_第3页
浅论有效使用教材的策略_第4页
浅论有效使用教材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有效使用教材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有效使用教材的策暁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耍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阐明了教材的作用:数学教材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强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更换情境图,更换例题,自创练习题,等等,而忽略対教材的研读,导致了很多无效的创造出现,扭曲了教材原有的意图。我不是“教材至上”者,但一直认为,数学教材的内容、案例的设计、习题的配置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出來的,安排在哪里出现也是经过再三思虑。教师只有先走

2、进教材,读懂教材,用活教材,改造教材,开发教材,才能实现教材的有效使用。一、读懂教材,把握教学要点教材是教师上课的基本资源。周玉仁教授指出:“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材的依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要想用好教材,走近教材、读懂教材是第一步。教材屮处处都体现数学的基本思想,每一处知识背后都有着编者的意图。教师掌握教材涉及的知识很简单,但耍明白“背后”的意图,游刃有余地进行课堂教学,必须首先读懂教材。1・读懂教材结构数学学科系统性强,结构严谨,教材内容编排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同一块内容往往分段在不同的学段呈现,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意图。教师必须通晓教材的

3、结构,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知识链,以及这部分教材的基础是什么,垂点是什么,它又能为后继的哪些知识做铺垫。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就耍先寻找这部分知识的基础在哪里,在读教材时,不妨以例题“计算12X3”为例,分析计算过程:“2X3、1X3、30+6”。一看就明口了学习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口算基础:一是表内乘法,二是100以内的加法。不仅要追寻“前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去学,述应追求“后世”,为了让学牛学得更好。对于“一位数乘多位数”在后继的学习中的作用,还是主要体现于计算,即用于后来的两位数乘多位数和两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如果学生

4、在这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不够熟练,势必会影响后來的计算学习以及解决问题。数学教学犹如帮助学生搭脚手架,环环相扌】1,教师应该让学生每一段知识的学习不能只看眼前,而应该有所深化。研读教材时,有时候需要研读不同版木的教材,熟悉同一教材在不同版木中的呈现状况,弄清不同版本教材的编排特点,这样才能博采众家Z长。教学思路的建构不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还应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完整和清晰的知识结构。2.读懂教材内容教材是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加以精选和编制的,它是知识、文化、教育、教学发展到某一社会时期的结晶

5、,它有知识的完备性、示范典型性,所以教师要想利用好教材资源,首先是在课标的引领下吃透教材,明白这节课要教什么?重难点和教学关键是什么?这部分知识中蕴含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材中的情境图、动手活动材料有什么意图?要掌握的知识在教材中是怎样体现的?……要实现这些想法,读懂教材是前提和关键。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时,教材以联欢会的场景引入,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摸棋子的活动,目的是告诉教师,应该充分地为学生准备教具,给予学生猜测、动手实验与交流的机会,积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

6、习方式,丰富学牛对于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读懂教材”四个字虽然简单,但背后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多想、多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途径,读懂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二、用活教材,关注学生特点无论教材的内容多生动,教材还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呈现的都是静态的信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耍靠教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抓住能引起学生思维的点,恰当地化静为动,让静态的教材呈现动态化,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

7、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时,开始的情境图是一幅静态的小刖友观看木偶戏演出图,看似静态的场景,实际从图上能看到跑来的小朋友和跑走的小朋友。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用活”这个情境图,比如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过程就是让静态信息转化成动态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追问、垫问、补问,让学生发现的信息也动态呈现,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述可以让学生去指、去认,“求出来的人”、“来的人”和“走了的人”分别是图屮的哪喑B分,让学生白己去体验、提炼,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这样才能把教材中的静态

8、信息动态化,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顺其口然中构建了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