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失调的影响因素

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失调的影响因素

ID:23855902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失调的影响因素_第1页
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失调的影响因素_第2页
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失调的影响因素_第3页
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失调的影响因素_第4页
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失调的影响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失调的影响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失调的影响因素作者:于英李芬张巧利邓立娜张欣文【摘要】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失调的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45~65岁的124名血管舒缩失调病例及100名健康对照妇女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血管舒缩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OR=2.326,95%CI=1.420~3.811)、月经情况(OR=2.576,95%CI=1.634~4.061),Kupperman更年期指数(KMI)(OR=10.743,95%CI=3.683~31.333

2、)和负性生活事件刺激(OR=2.974,95%CI=1.089~8.117)可能为血管舒缩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常食用豆制品(OR=0.349,95%CI=0.175~0.696)可能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失调与职业、月经情况、Kupperman更年期指数、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食用豆制品有关;采取高危因素干预策略可降低血管舒缩失调症状发生。【关键词】更年期;血管舒缩失调;影响因素  妇女进入更年期后,随着卵巢卵泡数目的不断减少,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约有50%~75%的妇女可出现一系列近期及远期症状,而潮热、出汗、手足发冷等血管舒缩失调症状常最早出

3、现和表现突出〔2〕。频繁发作和严重的血管舒缩症状可以影响妇女工作、睡眠和日常生活。研究表明〔3〕血管舒缩失调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由于我国同西方国家妇女的种族、地域、文化背景、经济水平不同,国外有关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不适用我国,故目前国内尚缺乏该类研究报道,因此本文拟通过分析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一步提高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提供基础资料。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病例来源于2008年3月至7月就诊于本院更年期保健门诊的45~65岁有血管舒缩症状妇女124名,平均年龄(51.72±3.29)岁,其中城市96人,农村28人;对照组为同

4、期在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无血管舒缩症状妇女100名,平均年龄(51.19±4.33)岁,其中居住在城市76人,农村24人;所有观察对象均排除肿瘤、子宫或卵巢切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6,P=0.301);居住地区之间也无显著差异(χ2=0.63,P=0.802)。  1.2研究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影响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症状的因素分类设定变量,制定统一调查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改良Kupperman更年期症状评分表和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对婚姻的满意度,目前月经

5、情况、饮食习惯、负性生活事件、体育锻炼情况、身高、体重等共计13个因素。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4〕:按照Kupperman更年期指数(KMI)进行量化,轻度:症状积分≤15分;中度:症状积分16~30分;重度:症状积分≥31分。体重指数(BMI):按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5〕提出的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18.5kg/m2≤BMI<24kg/m2为体重正常,BMI≥24kg/m2为超重。  1.3质量控制  实行全程质量控制,调查方案及调查表经专家审核后进行预调查。调查表进行了效度和信度考核。调查员均经过严格培训,调查方式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经患者同意采用面访的调查方式按调查表内容

6、逐一询问,填写调查表格,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资料录入采用Epidata3.0软件,进行双录入并核查。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衡性检验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将变量逐个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在α=0.05检验水准的基础上进行筛选,进入模型的变量与血管舒缩症状关系显示,职业、月经情况、BMI、KMI、婚姻满意度、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食用豆制品与血管舒缩症状有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血管舒缩失调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

7、分析(略)  2.2多因素分析  为正确估计各个变量的综合效应,有效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干扰,以是否有血管舒缩症状为因变量,把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变量的引入水平为0.05,剔除水平为0.1,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有:职业、月经情况、KMI、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食用豆制品,见表2。表2血管舒缩失调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讨论更年期血管舒缩症状中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