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括约肌术式在肛瘘手术中的治疗进展

保留括约肌术式在肛瘘手术中的治疗进展

ID:23874382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保留括约肌术式在肛瘘手术中的治疗进展_第1页
保留括约肌术式在肛瘘手术中的治疗进展_第2页
保留括约肌术式在肛瘘手术中的治疗进展_第3页
保留括约肌术式在肛瘘手术中的治疗进展_第4页
保留括约肌术式在肛瘘手术中的治疗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留括约肌术式在肛瘘手术中的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保留括约肌术式在肛瘘手术中的治疗进展【关键词】肛瘘手术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在我国约占肛肠病发病人数的1.67%~3.6%。手术疗法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其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必要时瘘管周围组织同时切除[1]。但对于患者来说,往往因手术损伤过大而造成愈合周期较长、术后疤痕明显、肛门功能异常等。在治疗肛瘘的过程中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与保存肛门功能始终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矛盾[2]。肛瘘是常见的外科难治性疾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引流脓液,根治瘘管,保护括约肌的完整性和肛门功能。手术后最严重的后遗症是肛门功能失调,即肛门部

2、分或完全失禁。肛门狭窄、肛门畸形等后遗症,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围绕肛门括约肌的损伤与保留,国际肛肠界曾有过长期的争论。现代研究证明,肛门外括约肌的完整性、内括约肌反射的完整性、肛门局部上皮电生理感觉,以及疤痕组织引起的肛管缺损是影响肛门节制功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选择肛瘘手术的方式、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内外括约肌、减少疤痕组织引起的肛管缺损,成为肛瘘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大多数低位肛瘘可以通过切开或切除就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同时肛门功能也能得到保护。因为低位瘘管仅累及括约肌的下1/3。但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处理仍比较棘手,当瘘管经过肛管括约肌上

3、1/2,单纯性的瘘管切开会引起肛门失禁。鉴于此,这些患者要尽可能考虑行保留括约肌手术方式,减少肛管损伤[3]。事实上,括约肌保留术式是为防止因切断括约肌造成肛门功能失常而设计的一种治疗肛瘘的手术方法,特别对高位肛瘘治疗有重要意义。它是近30年来为避免肛门括约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术式,虽然并未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但已经体现了一种治疗理念的进步[2]。Parks肛瘘剔除术开创了保存括约肌术式,而后经过不断发展,现已更加完善,其主要术式有以下几种:1、瘘管剔除术:[4]1961年Parks提出,从感染肛隐窝上方0.5cm到肛门上皮,围

4、绕内口,作一卵圆形切口,深达肛门内括约肌,彻底清除内括约肌下脓肿及感染的肛腺和肛腺导管,开放创面。再从外口周围圆形切开,沿管道向上剥离从括约肌间剔除瘘管,使呈口大底小的洞状开放创面,不切断肛门外括约肌,创面开放愈合。2、闭合内口法:[5]此法为完整的切除瘘管和内口后黏膜移位瓣修补直肠缺损。与此术式类似的还有日本学者隅越幸男的皮肤瓣闭锁法。Agnilar报告此法治疗189例肛瘘,复发率为1.5%,轻重不同程度肛门失禁21%。3、内口修补法:[5]Coligan的内口修补法是Parks肛瘘剔除的改进,即切开低位括约肌,挖除感染组织,保留高位括约肌

5、,剔除瘘管后将切除内口加强缝合。此术式操作困难,失败率也较高。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日本副岛谦的内口缝合闭锁术。4、瘘管移位法:[5]1985年,Mann结合切开法和保存括约肌法的优点,创造了分期治疗肛瘘的瘘管移位法。他在术中将肛瘘管道的括约肌以及外部分向肛管表层之下移位,直至下次手术时不切断或损伤内外括约肌的位置,较好地保存了内外括约肌。5、肛瘘剔除挂线术:[5]本术式源于60年代英国学者Parks的“Corningout”,即先切除内口后剔除齿线位置以下瘘管形成隧道状创口,齿线以上高位肛瘘盲端用橡皮挂线,国内丁克等治疗60例,均为一期愈合,平

6、均治愈时间为30d。此法是括约肌保留手术的典范,并发症少。本法虽然很好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但复发率高。6、旷置切开术:[5]其治疗原则是切除或切开原发感染灶(内口),分别用旷置切开引流术、旷置挂线术、旷置套管引流术。南京李柏年、丁义江等以此法治疗63例,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一次治愈45例,占71.43%;二次手术治愈15例,占23.80%;三次手术治愈2例,占3.17%;四次手术治愈1例,占1.59%。治愈时间平均40.3d,并发疼痛和尿潴留多,有稀便及气体不能控制等并发症。此法损伤小,但如处理不好易导致切口久不愈合或者愈后复发。7、隧道式括

7、约肌保存术:这种术式是将瘘管在括约肌外侧切开,剔除瘘管主管道及其支管壁的疤痕组织,在原法内口处肛缘部切开肛管上皮,造成一与内口相同隧道,待缝合后的括约肌与周围组织愈合,拆除缝线,并二期切开肛管隧道上皮[5]。王成宪运用了此法,疗效满意,肛门功能正常。术后观察2年,效果满意占93.7%,失败4例,占6.3%。但本法较复杂而且时间长。8、内口剜出、直肠黏膜移前术:在确定的内口上方0.5cm处沿内口周围向下到肛管上皮做椭圆形切口,清除所有感染坏死组织,闭合内口。然后游离内口上方黏膜拉下覆盖内口作无张力缝合,外口及瘘管引流[5]。Le.10、同期多侧

8、挂线术:此法适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内口通过肛管直肠环者。将探针从外口探入肛管直肠环,由内口穿出,双根橡皮筋挂线。同法处理各处高位肛瘘。根据瘘管的深浅程度的不同,橡皮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