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

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

ID:23876888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1

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_第1页
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_第2页
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_第3页
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_第4页
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气管插管可导致可逆性的支气管收缩。对哮喘患者,气管插管是诱发气管痉挛的危险因素,虽然吸入麻醉药有很强的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但在插管前不可能吸入。因此研究丙泊酚等快速短效麻醉药对气管平滑肌的影响对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丙泊酚有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国外对其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而国内对其的研究则极少,现将国外近十年在此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一、丙泊酚对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1在体研究对严重哮喘持续状态需加压辅助通气的患者,2mg/kg的丙泊酚可使气道压

2、力明显下降,病人苏醒后通气功能明显改善[1]。气管插管可引起可逆性支气管收缩,丙泊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患者和哮喘患者的支气管收缩反应。2.5mg/kg丙泊酚,0.4mg/kg乙咪酯,或5mg/kg硫喷妥钠插管后2分钟,非吸烟组患者气道阻力相似,但对吸烟患者丙泊酚组气道阻力低于乙咪酯和硫喷妥钠[2]。ehr[5]等认为由于末梢气道缺少迷走神经的支配,因此是研究麻醉药物对气道直接作用的理想部位。组胺和低碳酸血症引起的气管收缩被认为是直接作用。Mehr的93年研究结果是丙泊酚、硫喷托钠和氟脘对组胺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

3、缩的影响无明显不同,均不能产生抑制作用。但对低碳酸血症引起的气管收缩,氟脘抑制作用远大于丙泊酚和硫喷托钠,且钾通道阻滞剂可消除氟脘的这种作用,因此考虑为通过开放钾通道而舒张气管平滑肌。而丙泊酚则没有开放钾通道的可能。低碳酸血症引起气管收缩可能是由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钾通道的开放使细胞膜超极化则抑制了低碳酸血症的这种作用。96年Cheng[6]等用自己的研究结果对Mehr的阴性结果作了解释。Cheng用乙酰胆碱诱发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研究丙泊酚对气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发现10-5M丙泊酚对远端和近端气管平滑肌

4、都没有影响,10-4M丙泊酚可产生明显的舒张作用,且对远端的舒张作用是近端的4~5倍。在10-4M丙泊酚对远端的舒张作用大于氯胺酮,和咪唑安定相似。该研究可以解释为何在Mehr的在体研究中没有观察到丙泊酚的舒张作用,因Mehr在研究中使用丙泊酚的剂量为4.5×10-5M,低于能产生明显舒张作用的浓度。丙泊酚的血药浓度范围为2~5×10-5M,2.5mg/kg的丙泊酚其最高血浆浓度约为5×10-5M,但丙泊酚的蛋白结合率为98%,因此临床浓度范围内很难达到其直接舒张气管平滑肌的游离血浆浓度。在有的机械通气

5、的患者,2mg/kg的丙泊酚可观察到其舒张气管的作用可能和其的间接神经反射有关。Ouedraogo[7]用哮喘患者血浆致敏的人离体气管平滑肌,研究丙泊酚对组胺诱发收缩的抑制作用。和正常气管组织相比,丙泊酚对组胺诱发的高敏气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而乙咪酯对组胺诱发的高敏或正常气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则相似。丙泊酚对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机制和抑制外钙内流及内钙释放有关。该研究表面,对气道高反应患者,丙泊酚可产生更强的保护作用。二、影响丙泊酚舒张气管平滑肌的因素焦亚硫酸盐是丙泊酚的保存剂,可以引起哮喘患者气

6、管收缩,焦亚硫酸盐可进一步增加刺激迷走神经或乙酰甲胆碱诱发的气道收缩,同样,焦亚硫酸盐也可以削弱丙泊酚舒张气管平滑肌的能力。在一活体绵羊的实验中显示,含有焦亚硫酸盐的丙泊酚可使迷走神经刺激或乙酰甲胆碱诱发的气道阻力轻微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相反,不含焦亚硫酸盐的丙泊酚则可剂量依赖性(8.4×10-5、2.8×10-4、8.4×10-4M)地抑制对迷走神经刺激引起的气道阻力增加,在高浓度8.4×10-4M时也可抑制乙酰甲胆碱诱发的气道收缩,但对基线张力没有影响[8]。EDTA是另外一种常用的丙泊酚的保存剂,Rie

7、schke[9]比较了分别含有EDTA和焦亚硫酸盐这两种保存剂的丙泊酚对吸烟患者气管插管后十分钟内气道阻力的变化,研究发现,用含焦亚硫酸盐的丙泊酚气管插管后气道阻力明显高于用含EDTA的丙泊酚插管后的气道阻力。含EDTA的丙泊酚可降低气管插管后的气道阻力。大约有5%~10%的慢性哮喘患者对焦亚硫酸盐超敏感,焦亚硫酸盐引起支气管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三、少数丙泊酚引起气管平滑肌收缩可能原因及机制Nishiyama[10]等报道了两例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在用丙泊酚诱导时发生了支气管痉挛,表现为气道阻力增

8、加、皮肤潮红和肺内哮鸣音。作者认为是由于丙泊酚中含有的大豆油、卵磷脂等引起组胺释放,导致过敏样反应,对于正常人,丙泊酚不引起血浆免疫球蛋白、补体C3、和组胺浓度的改变,但对于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其组胺释放的发生率在15%,因此认为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丙泊酚诱导时要特别当心,应避免同时使用其它引起组胺释放的药物,同时应作好抢救过敏反应的准备。但Hepner[11]对上述病例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