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审美追求比较研究

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审美追求比较研究

ID:23882208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审美追求比较研究_第1页
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审美追求比较研究_第2页
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审美追求比较研究_第3页
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审美追求比较研究_第4页
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审美追求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审美追求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审美追求比较研究王雅敏摘要:艾特玛托夫和张承志这两位草原的歌者在作品中流露出了相似的审美追求,虽说张承志早期是受到了艾特玛托夫的影响,但他们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笔下的自然、人物与情节既展现了相似的一面,又彰显了各自独有的审美特色。..关键词:艾特玛托夫张承志审美比较艾特玛托夫生长于广阔的吉尔吉斯大草原,张承志也曾在内蒙古和新疆的大草原上生活过,从生活背景上来讲他们的某些感受和人生实践是相似的,而“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1],这是导致他们将会有共同审美倾向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张承志也特别喜欢艾特玛托夫的作品,自己也曾经坦言“苏联吉尔古斯族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作品给了我

2、关键的影响和启示”。[2]所以在他早期的作品中读者不难看出有艾特玛托夫的影子,但张承志并没有一直跟在艾特玛托夫的身后沦为单纯的模仿者,他自己也在创作之路上寻求到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正是这样才使他们两位之间更具有可比性。这里对两位作家作品的比较主要是从“美”的角度来进行的,因为“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中,必然涉及对人的本质、生活本质的理解”[3]。所以对美的比较观察能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一、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对自然审美意识的对比艾特玛托夫和张承志都特别喜欢在小说中对他们情有独钟的草原和河流进行描写,因为这些草原和河流养育了他们,使他们一生都

3、对那些草原与河流有着特殊的情感。但他们都没有用大幅的篇章来刻意描述草原和河流是如何美的。草原与河流或是出现在小说与章节的开头,或是随小说情节的发展而出现,或是跟随人物心情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如张承志《黑骏马》中展现的内蒙古草原和伯勒根小河,以及艾特玛托夫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吉尔吉斯草原与伊塞克湖。艾特玛托夫和张承志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都深刻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崇拜,他们歌颂自然之美,并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但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艾特玛托夫认为人在精神层面与自然之间体现的是等同的价值,在《花狗崖》中他借老人奥尔甘的口如此说道:“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人能思考,因而能够借此飞升到海与天的

4、伟大境界中去。因此,他能够在永恒的自然力面前确立自己的位置,能够与宇宙的深度和高度相比拟……”[4]除此之外,艾特玛托夫还非常推崇自然的人性,在《花狗崖》中老者奥尔甘将大海当作朋友,将白杨树当成兄弟每天都要和他交谈。同时还把动物都人格化,艾特玛托夫笔下的动物不仅都有自己的名字,还有各自特色鲜明的性格特征。如《断头台》中的动物,母狼名叫阿克巴拉是一家之主,她像人类一样拥有着七情六欲,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面对人类的贪婪与狠毒她有着悲伤与仇恨的情感。相比之下,张承志与艾特玛托夫不同,他笔下的草原、河流、高山等壮丽的自然景色是他灵魂为之战栗的对象,他对自然更多的是敬畏之情而不是友情。他认为人在自

5、然面前是渺小的,有时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人们是无能为力的只能默默承受,如《黄泥小屋》中,在无尽的暴风狂沙之中,就算是再强的硬汉也会流泪。张承志不像艾特玛托夫一样将人类与自然放到同等的地位上,艾特玛托夫笔下的人物在面对自然带给人的困境时,都是选择努力斗争来面对自然的挑战。二、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对角色塑造过程中审美追求的对比艾特玛托夫与张承志都着重于对人性美的塑造和追求,尤其是歌颂朴实劳动人民的人性光辉,他们两者之间虽说有相似的地方,但各自仍有各自的鲜明特点。首先是对男性角色的塑造。他们笔下的男性大多是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劳动人民形象,但又铸造了草原上的牧民特有的那种性格与灵魂,展现出他们的民族美德

6、、民族心理,挖掘人物特殊的美学价值与美学涵义,这构成了艾特玛托夫和张承志比较相近的审美特色。如艾特玛托夫在《永别了,古利萨雷》中塑造的塔纳巴伊。塔纳巴伊是一个典型的劳动人民形象,他不善言辞,默默地在荒无人烟的山坳里替集体放羊,别的人都十分不愿意做这份活,甚至有人因为承受不了这份繁重的劳动与无尽的孤独而逃跑,但塔纳巴伊坚持下来了,他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不是圣人,面对困难也会有怨言,但发过牢骚后,他依然会拿起工具去完成工作。张承志在《黑骏马》中塑造的白音宝力格大致也符合上述特点,勤劳勇敢,渴望平静普通的幸福生活。但这两位主人公有其各自的独特之处。艾特玛托夫热情讴歌了塔纳巴伊式的牧民强者,形

7、象更为鲜明,他的身上更集中地表现出骑马民族传统的道德与人格之美。相比较之下,张承志更偏重于对人物精神世界之美的开掘,白音宝力格具有塔纳巴伊所不及的强烈现代意识,他更积极地去追求文化科学知识。其次是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同男性角色一样,女性角色的塑造也大多以草原人或劳动妇女为模板,两人都偏爱勤劳朴实与善良的女性。如艾特玛托夫笔下的查密莉雅和张承志笔下的索米娅与老额吉。不同之处在于,查密莉雅敢于不顾旧观念和旧习俗,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