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ID:23893995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推进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_第1页
推进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_第2页
推进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_第3页
推进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_第4页
推进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进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决定了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最终决定着培养目标。因而,课改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和灵魂。一个时期以来,县级职教中心的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基本沿袭了过去中专的模式,教材也基本上是照搬照用,由于两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差异,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致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益徘徊不前,得不到社会认可,人们戏称中职毕业生“种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根本问题在于课程改革滞后。我校是唐山市中德农村职教合作项目单位,自99年起,我们借鉴“双元制”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实施了以课改为核心的综合教学改革,收到了预期效果。一、

2、理清思路,明确课改方向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一总体目标为中职学校课改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此,我们的理解主要有三点:一是中职学校开办专业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课程开发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中职学校不仅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问题,它的特殊性在于培养社会不同岗位需要的劳动者,注意不到这一点,就会丧失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质。二是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一线的劳动者是具体使用

3、劳动工具、参与生产过程、直接面对服务对象、身体力行的劳动者,更多需要的是生产一线具体操作的知识技能,高素质主要体现在生产知识的掌握和岗位技能的熟练。三是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中初级技术人才,而不是高级人才,是教育结构适应经济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职学校的层次定位。二、以劳动力市场需求调研为基础,明确岗位能力体系,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德国“双元制”专业开发模式的首要环节是进行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查。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通过对各项经济指标的调查分析,确定市场对某一岗位群的需求数量;二是分析明确特定岗位群的岗位能力构成。这项工作决定着中职学校毕业生是否能满足就业岗位需求,专业

4、是否有发展力。在德国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在合作示范专业内开展,以后逐渐扩大到所有专业,以汽修专业为例。1、劳动力需求调查的结论是:乐亭县是远近闻名的果菜生产大县,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冀东果菜批发市场,全县设施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全县约有汽车、农用车7万辆、摩托车15万辆、灌溉设备3万台套,全县近1000个农机汽车维修点人员不足,技术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维修市场需求,预计10年内缺少农机、汽修等维修人员2000人。2、岗位能力体系的调查结论是:针对全县汽车、农用车和农机具多而杂的特点,维修人员不应具备单一技能,而应该具有通用维修技术,核心能力应该是汽油机、柴油机

5、及机械系统的维修技术,同时应该对农用机械具有一定的维修技术。因此我们把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农村汽车和农用车辆及农机具维修市场,具备维修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水泵、电机等维修技术,能够独立摆摊开店或适应汽修厂需要的中级技术人才。三、围绕能力体系和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根据专业能力体系确定课程设置,是把培养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这是一个由以专业教师为主、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完成的过程。开设哪些课程与课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都要经过认真反复的讨论,除了专业能力体系和目标外,设置课程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与岗位对知识技能要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6、首先要更多地满足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实践为生产服务。改革后的汽修专业课程包括必修的普通话与应用文写作、计算、法律常识与创业教育、实用英语、礼仪、微机、汽车结构、发动机原理、钳工、焊工、车工,选修课包括家电维修、电机维修、摩托车维修等课程。可以看出,文化课中语文课改为了普通话和应用文写作,数学课改为了计算,保留了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创业教育及微机等知识,英语不是为了交流而是查阅资料、识别参数,汽车结构、发动机原理、钳工、焊工、车工是该专业必需的核心技能,而选修的家电、电机维修等则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四、

7、开发校本教材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使用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以前我们采用的是普通中专教材,甚至部分是大专内容。这些教材知识深难,理论多、实践少,很不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这也是使学生产生厌学、造成学生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为解决上述问题,按照新的课程设置,遵循“宽基础”“活模块”“浅理论、重实践”的原则,重新开发校本教材。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生产实用两个因素,以实用、够用为主,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精减,删除原有课程学科之间交叉重复的部分及理论性过强、过深,且脱离生产实际的部分,然后再及时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