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经济的基本结构

民国初期经济的基本结构

ID:23895302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民国初期经济的基本结构_第1页
民国初期经济的基本结构_第2页
民国初期经济的基本结构_第3页
民国初期经济的基本结构_第4页
民国初期经济的基本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国初期经济的基本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国初期经济的基本结构民国初期经济的基本结构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存在一个工业化的过程,这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一种主要表征。但事关工业化进程,熟悉经济史的人们却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几乎所有工业化的国家首先发力的都是重型工业化,然后才开始转型为轻型工业化。  一  这样的历史线索,其中隐含着市场化的基本逻辑:当一个国家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主要由政府来主导和推动,一定会朝着重型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朝着以军事和高科技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方向发展。这方面主要的例子,显然是本文由.L.收集整理苏联时期的工业化

2、方向,那是一个可以制造最先进的坦克,但却没有能力制造一台优质的电视机或者面包的工业时代。中国1949年之后的工业化运动,也是沿袭了苏联模式,卫星可以上天,原子弹可以爆炸,但人民却只能依靠定额的布票去给自己买几尺棉布,甚至有人因为缺少粮食而饿死。  反之,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运动主要由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来推动,这个国家会很快呈现出一种日用消费品富足的市场局面,人们用以生活的生产资料得到极大的利用,工业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再是国家的一种战略或者口号。  需要反复陈述的一个市场现象是,第二次工业化运动是一场轻

3、工业的盛宴,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重工业的式微。这是一个经济结构层面值得史学家分析的现象,洋务运动可谓是一场彻底的重型化、军事化的国家主义经济结构运动,涉及到铁路、矿山、轮船、航运等重型产业。这些重型工业的失败,事实上是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抑制了重型工业的市场,本来,这些中国式的重工业就处在草创阶段,缺乏与国际重工业相杭衡的竞争优势,是市场的萎缩导致了洋务运动时期重工业的垮塌。另一方面,内需市场的现状,也不支持大面积的重工业发展,市场的需求不在这里。这的确是一个残酷的市场事实

4、。比如煤矿,1913年到1921年,大概总产量为2000万吨,这些煤矿均控制在日本人手上,当国内的市场无法消化这些煤,日本人理所当然地把这些能源输送到了日本本土。铁矿也是如此,1920年的产量大约为130万吨,国内的需求也不旺盛,只有少数不涉及到日常消费品的机器制造业才能消化这些产品。  但是轻工业的崛起,拉动了整个国内市场,甚至推动中国的经济结构很快转型为一个出口贸易型的结构。  二  所谓拉动国内市场,一个最醒目的现象,是拉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大量的轻工业企业需要现代性的机器设备,国外的机器进口渠道

5、明显受阻,因此国内自主的机器制造,就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这正是轻工业的辐射与拉动效应。1912年到1924年,上海涌现出202家机器厂,其中50%以上是在1918年到1921年之间创办起来的,这样的数据意味着一战期间机器进口受阻之后国内市场的勃兴,引发了经济结构的变化。有20%并不是专业的机器制造业,而是针对大量轻工业工厂的机器维修与保养,这意味着轻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应产业,包括服务业。其余30%则是大量模仿外国机器生产的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针织机制造、手工织布机、农产品加工设备、木质车床和小型马达

6、等项目上。这些工厂普遍规模偏小,工人数量平均在25名左右而且有25%的工厂虽然生产机器,但纯粹是手工操作,并没有大面积使用机器设备。  但无论如何,机器生产开始在中国内地的工业流程,甚至包括农业生产方面成为主要方式,新技术、新机器成为一个时代经济生产的最亮丽的风景。这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转型,在一个长期处在传统农耕经济的国家里,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机器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既是英国乃至欧美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同样,也是中国这个古老国家走向现代化必须经历的过程。  三  所谓拉动内需市场

7、,另外一个需要言明的经济学事实,是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方式的退出,是企业主导市场的方式的出现。一般意义上,政府都倾心于重型工业、基础设施和形象工程建设,对涉及到直接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的产品并不感兴趣。这导致了国内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进而全面影响国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反之,真正的市场化企业则更倾向于投资经营轻工业,因为轻工业直面消费市场,拥有广大的消费者群体,这会促使企业迅速获取利润,进而平抑经济结构,使得一个国家的市场秩序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秩序大致保持一种正相关。这是一个具有启示性的市场现象。  第二次工业化

8、运动涉足的产业,正是中国市场上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资源性的大市场,中国经济由此找到了区别于欧美日各国经济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使得中国市场语境下的企业在接下来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了巨大资源主动与产品主动。也就是说,虽然第二次工业化运动中大量的国内工业企业尚处在较低技术水平的阶段,但却由此找到了一个后发国家发展的基础和重心,使得这一次的工业化运动不再是国家主义层面的宏大叙事,而是市场经济层面的细节建设。而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