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

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

ID:23896577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_第1页
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_第2页
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_第3页
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_第4页
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作者:王淑美,冯素香,李淑芳,高淑娟,张丹,李建生【摘要】目的建立脑脉通中大黄总蒽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大黄蒽醌类化合物能与质量分数0.5%醋酸镁反应显色,在波长512nm处产生吸收,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脑脉通复方中的以游离型蒽醌计的总蒽醌的含量。结果以1,8二羟基蒽醌为对照品,测得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蒽醌的含量在10%以上,平均回收率为102.91%,RSD=0.9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脑脉通有效部位中大黄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关键词】比色法;脑脉通;

2、总蒽醌  脑脉通由大黄﹑川芎﹑葛根等组成,具有解毒降浊﹑益气活血﹑涤痰开窍﹑泻下之功。该方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2]。  我们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并结合药效学实验纯化脑脉通,并得到有效成分含量高,杂质含量少的有效部位[3,4]。根据复方有效部位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分析,确定脑脉通有效部位中的蒽醌类成分为其有效成分之一。目前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是比色法。本研究建立一个简便可靠的脑脉通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控制脑脉通有效部位的质量。  1仪器与

3、试药  仪器:METTLERAE240型1/100000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RE52A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KQ10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UV2201SHIMADZU型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材料:大黄、人参、葛根、川芎药材均购自河南郑州药材批发市场,经河南中医学院生药学科的陈随清教授鉴定分别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amatumL.的干燥根及根茎,五加科植物人参Radi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及根茎,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

4、obata(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2.1.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有效部位样品10mg至圆底烧瓶中,加冰醋酸25%盐酸(体积比18∶2)20mL[3],温水浴水解45min,冷却,移入分液漏斗中,三氯甲烷萃取至三氯甲烷层近无色,弃去水层。合并三氯甲烷液,用蒸馏水洗至水层近无色,三氯甲烷层移入蒸发皿中水浴蒸干,甲醇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即得。  2.1.3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全方比例分别称取除大黄外其他药材适量,按有效部位制备工艺制得缺大黄的阴性样品,按“2.2”项方法制得阴性样品

5、溶液。  2.2检测波长的选择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mL,置25mL容量瓶中,加质量分数0.5%醋酸镁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1mL置10mL的容量瓶中,加质量分数0.5%醋酸镁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按供试品显色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将上述溶液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以质量分数0.5%醋酸镁甲醇溶液为空白参比溶液,400~800nm范围内扫描测定吸收光谱。1,8二羟基蒽醌对照品溶液加质量分数0.5%醋酸镁甲醇显色后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2nm,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波长处有最大吸收,阴性供试

6、品无干扰。见图1。  2.3显色稳定性的考察  取显色后的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放置0、0.5、1、2、4h后,于512nm处测定其吸光度。结果吸光度的RSD值分别为0.75%和0.47%,表明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显色后4h内基本稳定。  2.4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1009mg·mL-1)0、0.5、1.0、2.0、3.0、4.0mL置25mL容量瓶中,用质量分数0.5%醋酸镁甲醇稀释至刻度,分别于512nm处测定吸光度。以1,8二羟基蒽醌对照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

7、曲线,并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ρ=0.176+18.992A(r=0.9992)。结果表明,1,8二羟基蒽醌在2.018~16.144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A.1,8二羟基蒽醌;B.供试品溶液;C.阴性样品  图1紫外吸收光谱图(略)  Fig.1UVspectrogram  2.5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1009mg·mL-1)2mL置25mL容量瓶中,用质量分数0.5%醋酸镁甲醇稀释至刻度,于512nm处连续测定6次,记录其吸光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良

8、好。  2.6稳定性试验  取有效部位样品10mg,精密称定,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于配制溶液后0、1、2、3、4、6h显色测定其吸光度,计算含量的RSD值为1.01%,表明样品溶液在6h内稳定。  2.7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批有效部位样品5份,每份约5mg,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质量浓度为0.55mg·mL-1的对照品溶液1mL,蒸干后按“2.2”项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