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诗词在哲学课堂中的妙用

阐释诗词在哲学课堂中的妙用

ID:23915201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阐释诗词在哲学课堂中的妙用_第1页
阐释诗词在哲学课堂中的妙用_第2页
阐释诗词在哲学课堂中的妙用_第3页
阐释诗词在哲学课堂中的妙用_第4页
阐释诗词在哲学课堂中的妙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释诗词在哲学课堂中的妙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释诗词在哲学课堂中的妙用诗词在哲学课堂中的妙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诗词在哲学课堂中的妙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诗词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哲学课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学科,恰当引用诗词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深思,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诗词哲学课教学效果    一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诗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韵,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夺目的光辉,许多名篇脍炙人口,千古传唱,至今仍然使人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

2、,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不仅如此,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发人深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哲学课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学中恰当地引用诗词,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近年教学实践中,我把诗词带入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求学的最佳状态。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其内在动力放在首位。巧用诗词设计新课导语

3、,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思维悬念,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社会发展规律”这一框时,我先让学生朗读罗隐的《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诗的含义是: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谁呢?接着提问:“灭国的理由是不是因为红颜祸水?事实上什么力量导致国家的灭亡?社会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话音刚落,同学们立即有了精神,急于把这个理由搞清楚。用诗词导入,学生有新鲜感,能主动地探求新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  (二)释疑化难,加深理解。  哲学中的许多观点比较抽象,单靠空洞的讲解往往事倍功半。诗词具有清新尔雅的语言美,情景交融的诗画美,空灵蕴藉的意境美,抑扬顿挫的音韵美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诗词,可变抽象的理论观点为形象生动,变深奥的道理为浅显易懂,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为活泼有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一框时,我引用了两首诗词作对比。一首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人间四月,江南大地的春花已经落尽

5、,但诗人却意外地在高山古寺之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和对春天的热爱、留恋。另一首是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词中表现出诗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像失去了亲人似的。白居易的诗中充满着惊讶和喜悦,黄庭坚的诗中却让人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大不相同。然后让学生讨论:“这是什么理由呢?”最后得出结论:“人的意识虽然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世界观等不

6、同,因此,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在讲述“矛盾”时,我引用管道升写给丈夫赵孟頫的《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们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形象地形容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道理。  再如,在讲量变和质变时,我引用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7、,人间正道是沧桑。”其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指要拿出最后的勇气和力量追打落荒而逃的敌人,而不能像楚霸王项羽那样为了一时的名利而放走敌人。用这句诗结合当时的情况说明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比空洞地讲述更有说服力,让学生信服。  (三)诗歌结尾,升华主题。  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诗词在哲学课堂中的妙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开头,而且要有引人思考、催人奋进、耐人寻味的结尾。巧用诗词,可以避开教学内容的重复,把教学推向高潮,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8、把知识内化为动力,外化为行为,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例如,在讲述人生价值的实现,从主观方面讲需要艰苦奋斗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王国维提出的做学问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做学问者,首先要有执著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事业,理想要执著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