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ID:23922757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孙娟SUNJuan(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淮安223003)摘要院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资本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在专业、年级、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其就业能力在年级和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这两个变量上也在显著差异。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贫困生的心理资本与其就业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坚韧性4个维度均对其就业能力具有预测作用,有利于指导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来提升贫困生的就业能力。.jyq

2、kp;acute;a系数分别为0.805、0.854、0.721、0.813、0.734。二是采用吕兆华等(2012)编制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3],该量表包括以下五个维度:自我发展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就业自信心、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总量表与各分量表的Cronbach忆a系数分别为0.845、0.823、0.856、0.811、0.794、0.846。该量表已证实具有较好的信效度。1.3数据处理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2研究结果2.1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基本状况本调查研究对贫困大学生

3、和非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四个维度的差异进行了检验,从表1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在心理资本及自我效能、乐观、希望三个维度上均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坚韧性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2.2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为检验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是否因人口统计学变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以及差异是否显著。选取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有:性别、家庭所在地(城市、县镇和农村)、年级、专业类别、学生干部经历。2.2.1不同年级的贫困大学生在心理资本上的差异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年级的贫困大学生在心理资本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4、大二学生的心理资本最高,大一学生的心理资本最低。贫困学生的心理资本在四个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高,大一学生在希望、乐观维度上得分最高,大三学生的坚韧性得分最高,具体见表2。2.2.2不同专业贫困大学生在心理资本上的差异比较以学科类别为自变量,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各因子的均值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不同专业贫困大学生在心理资本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在自我效能感、韧性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理工科学生。理工科学生的乐观、希望因子得分高于文科学生,具体见表3。2.2.3是否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贫困

5、大学生在心理资本上的差异比较以学生干部经历为自变量,贫困生心理资本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得分显著高于没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贫困生,具体见表4。在其它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3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基本状况本调查研究对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其五个维度的差异进行了检验,从表5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非贫困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就业自信心、人际沟通维度上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大学生。2.4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在人口统

6、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2.4.1不同年级的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上的差异比较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中的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上差异显著(p<0.05),其中,大二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最强,其次为大三学生,具体见表6。2.4.2是否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上的差异比较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贫困大学生在自我发展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得分上均显著高于没有学生干部工作经历的贫困大学生,具体见表7。在其它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5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

7、业能力的相关分析经调查发现,本研究中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各因子与就业能力各因子相关显著(p<0.0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资本各因子上的得分越高,其在就业能力各因子上的得分就越高,具体见表8。2.6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回归分析经调查统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各因子与就业能力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为进一步探求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各因子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本研究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的四个因子均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坚韧性因子对就业能力具有预测作用,

8、具体见表9。3讨论分析3.1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讨论分析经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在年级、专业类别及是否有学生干部工作经历三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饶丛权[4]、师玉生[5]、任亮宝[6]、陈红艳[7]、赵朝霞[8]、杜晓静[9]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大二贫困生的心理资本最高,大一贫困生的心理资本最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