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立项报告

课题立项报告

ID:23926167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课题立项报告_第1页
课题立项报告_第2页
课题立项报告_第3页
课题立项报告_第4页
课题立项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立项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立项报告

2、第1内容显示中  课题立项报告

3、第1内容显示中 一、意义与目的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土地面积约126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2002年人口118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3%。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与粮食主要产区。东北地区又处于中、朝、韩、日、俄、蒙交会的中心地带,是相对完整的经济大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北地区山环水绕,平原宽广,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气候温和,水地气匹配良好,历来即是我

4、国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林业生产基地。2002年粮食总产量达756.54亿公斤,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9%。商品率高于全国平均值的一倍。奶类生产343.5万吨,占全国24.5%。预测未来全国人均占有粮食400-430公斤条件下,东北地区还有余粮2000多万吨,仍然居全国各大区之首位,也是唯一能调出大量商品粮的地区,因此东北地区农业地位,尤其粮食生产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说东北粮食生产的兴衰影响着中国粮食供应安全的命运。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受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和市场的影响,粮食生产年际波动较大,

5、加之农业基础建设滞后,粮食生产效益低,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此研究如何稳定、发展东北地区粮食基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指导思想本课题拟在总结已有研究基础上,围绕着稳定、发展、壮大以商品粮食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这一目标,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为主线,从人口—土地—农业—环境的互动入手,正确处理耕地扩大与保护湿地的关系,农业与牧业的关系,区际(含外贸)与区内的关系,重点研究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配置、农业产业化与区域化、商品基地的合理布局与建设、农业环境的

6、整治与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制定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与“三农”问题的决策提供咨询和依据。三、课题分解与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评价与潜力研究土地资源构成与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效应土地资源供求关系分析土地资源的保护与中低产田改造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现状与历史演变人地系统关系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与各类用地合理比例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复垦等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性方法各类型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3.水土资源匹配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析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与问题分析提高农业综

7、合生产能力的方向与途径水土资源匹配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潜力分析4.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东北地区农业支柱产业及区域化布局的确定依据及可行性分析促成东北地区农业(支柱)产业化及区域化的技术、组织和政策措施确保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研究协调稳定国家重要粮豆基地与农民增收、地方财政扩源的关系、城乡与工农互动5.粮食基地建设与布局研究粮食生产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国家需求分析区域粮食生产基地选择与布局粮食基地建设的战略对策6.肉奶生产基地与易地育肥基地建设东北玉米带肉牛和商品猪集约化肉类生产基

8、地建设北部和西部规模化牛奶生产基地的建设与布局中部农区与西部草原区结合部草原牲畜易地育肥基地和易地越冬基地建设西部草原区现代化高效草地畜牧基地建设7.主要农产品贸易和竞争力研究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贸易现状分析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竞争力分析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贸易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8.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及其防御研究主要粮豆作物产量灾损风险分析主要粮豆作物(玉米、水稻、大豆)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及防御对策旱涝灾害及防御9.黑土地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研究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查明各类型区水土流失规律分区治理目标及综合治理与

9、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措施配置体系估算水土保持与改良效益保障措施10.天然草地退化、重建与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草原地带分异与景观结构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类型及其评价草原退化形式和发生退化的根源与机制退化草地的地域分布与景观格局退化草地恢复与治理对策人工草地生态系统保育和重建的环境效益11.农业分区与区域农业综合发展分区的依据与原则各区域的农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存在问题各区域的农业主导发展方向与农业结构调整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四、组织与人员课题组组长:石玉林课题组副组长:戴景瑞课题组顾问:石元春、孙颔第一专题组组长:章予舒;副

10、组长:齐文虎第二专题组组长:谢俊奇第三专题组组长:王立新第四专题组组长:程序第五专题组组长:戴景瑞;副组长:陈阜第六专题组组长:苏大学第七专题组组长;谭向勇第八专题组组长:李世奎第九专题组组长:王礼先;副组长:蔡强国第十专题组组长:刘钟龄第十一专题组组长:张红旗;副组长:张树文工作组组长:齐文虎;副组长:张红旗学术秘书:张红旗(兼)五、时间安排2004年2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