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主问题设计,简化深化课堂

抓主问题设计,简化深化课堂

ID:2396219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抓主问题设计,简化深化课堂_第1页
抓主问题设计,简化深化课堂_第2页
抓主问题设计,简化深化课堂_第3页
抓主问题设计,简化深化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抓主问题设计,简化深化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抓主问题设计,简化深化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笔者认为可以从简化问题设计入手,抓住课文中的主问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走进文本,深化认识。一、着眼题目,提纲挈领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课题更是文章之眼,它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引用人物的重要言语,可谓是引导学生触摸文本整体并进入文本的有效捷径。小学阶段很多课文的课题都有这样的作用。比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这一课讲的是谈迁耗尽了心血的书稿被盗后没有被打垮,而是凭着坚定的信念重新站了起来,编写出新的《国榷》。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厄运和信念设计问题:谈迁遭遇了什么厄运?他是怎样战胜的?又是靠什么战胜的?由这几个问题层层展开,学生一步步走进谈迁,最终理解了谈迁正是因为有着打不垮的坚定信念才能战胜厄运,名垂千史,从而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总避免不了遭受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和谈迁一样有着打不垮、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二、巧抓过渡,明确重点为了使整篇文章结构清晰,条理清楚,文章往往在中间部分用过渡句或过渡段来架起一座桥梁。抓住过渡句段,学生就

3、很容易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文中事物的特点了。比如《秦兵马俑》一课中,秦兵马俑不但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过渡段就概括了前文所写的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同时又点出了后面写的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找到这一过渡段,学生就能整体感知全篇的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了。与此同时,学生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构段方法也就了然于胸了。三、抓住首尾,把握课文文章的首尾往往会有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课文内容的浓缩,是情感的凝结。这类句子或在开头总起,或在结尾点题,或首尾呼应,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首尾,便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整体把握课

4、文内容。这类文章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很多,特别是议论文和诗歌。比如《谈礼貌》一课,开头就提出了先以中国的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为引子,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结尾处明确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这样首尾呼应,说明了讲礼貌的重要性。四、抓住情感,走进内心情为心声。许多文章无不蕴涵着的情感。这些文章或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或是号召人们爱护树木、动物,或是表达对人物品质的钦佩等等,而情感又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的。因此,抓住情感设计问题,可直接让学生与文本

5、进行对话。比如《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就可抓住我们热爱祖国这一感情线来设计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对祖国热爱的?学生进入文本,就可找出课文是从壮丽的山河、物产的丰富、民族的多样、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五个方面来抒发爱国之情的。然后再依照这五个方面逐步展开教学,进行介绍交流,展开想象,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五、寻找主线,把握思路许多文章的在创作时便颇具匠心地设计了文章的主线。这些主线也是的思路。张中行先生说:思路是流动于脑子中的意念。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要能理解文章的真谛,切实把握的思路,并按照特定的思路弄清文章的结构、段落之间的联系,进而深入理解文

6、章,体会情感。可以说主线是阅读的捷径,可以顺藤摸瓜,快速达成阅读任务。六、抓矛盾冲突,揭开疑惑有些文章存在一些矛盾冲突,而这些矛盾冲突恰好反映了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在这针锋相对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揭开心中的疑惑,最终揭开矛盾,获得对文章的理解。如《祁黄羊》一课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不计个人恩怨、大公无私的人。但如何让学生体会他的这一品质呢?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一课的矛盾冲突祁黄羊推荐自己的仇人解狐担任中军尉。因此,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解狐是他的仇人,而中军尉又是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职位,那他为什么要推荐解狐呢?这个问题一抛出,顿时便引

7、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此时让他们去讨论,学生必然情绪高涨,仔细品读课文来寻找原因,教师自然不必担心学生浅尝辄止了。最终,学生抓住文章的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找出原因,认识人物的高贵品质。当然,文章的体裁不同,文章的内容不同,设计主问题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但只要教师认真品读教材,仔细分析,从学情和本阶段语文学习的课程要求出发,一定能制订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最恰当的主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