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加忠诚理论看校训的翻译

从功能加忠诚理论看校训的翻译

ID:23965337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从功能加忠诚理论看校训的翻译_第1页
从功能加忠诚理论看校训的翻译_第2页
从功能加忠诚理论看校训的翻译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功能加忠诚理论看校训的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功能加忠诚理论看校训的翻译: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业也越来越国际化。作为学校的一面旗帜,校训的翻译越来越显其必要性。本文从德国功能主义理论中功能加忠诚理论出发对汉语校训的英译进行分析,按照最大程度的实现预期功能目的为准则,分析不同校训英译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和策略,如直译、变换、整合等方法,并分析这些方法是如何帮助校训传达其在原语语境中的功能的。  关键词:功能加忠诚;汉语校训;英译    一、前言  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校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支撑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人随时注意而实践

2、之”。这里的‘德目’可以理解为今天所说的德育方面的目标与内容,即各种道德与价值领域的追求。(钟晓雪)汉语校训大多来自儒家经典文化,非常重视德育。“训育多以指道德方向之涵养、熏陶。”(转引自杨元业)校训的最终目的是引起注意并指导实践。  最近几年对校训的研究不断增多,在中国知X跨库检索上输入“校训”二字,能搜到479条相关信息,但对校训翻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根据研究内容可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汉语校训本身的研究。如陈桂生(1998)根据《大中学校校训集锦》一书对中高等学校校训的采用的句式结构、常用词语及词语组合都分别作了归纳并统计出详细的数据

3、。钟晓雪(2003)总结汉语校训用语分借用古语和时髦词句两种,并从中分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精神追求。杨元业(2004)从分析研究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入题,进而着重剖析了大学校训审美的四种趋势:崇高美、时代美、传统美、个性美。  二是对中西方校训的对比研究。对比研究其、语言(主要包括词汇、句法及修辞等层面)及内涵等方面的不同。如杜争鸣(2007)总结出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语言的“静态”和“动态”特点;两种语言在结构方式上存在“一元”结构和“两元”结构倾向性的差异。林为连,张国昌,许为民,郁怡文(2005)指出我国高校校训大部分来自儒家经典著作,注重强

4、调人的道德义务与人伦关系,强调内心修养和精神生活的充实,而国外高效校训则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主要强调对真理与学术自由的追求。  三是关于汉语校训英译的研究。对校训汉译英的研究是最近几年兴起的。周永模(2008)提出大学校训翻译三原则:互文性原则、传意性原则和简洁性原则。安敬涛(2009)指出校训译文应具备三种功能:(1)译文应如实地传达中文校训所包含的信息,如内容、内涵、特点等。(2)美感功能:读者从译文的文字描述中获得美的享受。(3)祈使功能:译文必须能够使读者做出原文所期待的反应。岳中生(2008)总结出我国校训英译文常用的五种表达结构:名词或

5、名词化结构、动宾结构、“形容词介词名词”结构、“动词副词”结构、“beadj”系表结构。  本文在前人对校训本身语言特点、中西对比及少量翻译的研究成果上,运用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对不同校训在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下所产生的英译文,并分析英译文是如何传达原文意图和功能的。诺德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家之一,而诺德理论是功能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的补充,是较全面较实用的翻译理论。校训翻译注重功能的体现,因此运用以是否达到预期功能为翻译评价标准的功能理论来研究汉语校训的翻译是最好的选择。文章主要在三种翻译方法和策略下(即直译法,转换法,整合法)对不同风格的

6、校训和译文进行分析,指出三种翻译方法所针对的不同校训风格,以及分析所得译文对忠诚加功能理论的翻译要求的体现。  二、功能加忠诚理论和校训的翻译  克里斯蒂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