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在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应用

炎琥宁在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应用

ID:23975201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炎琥宁在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炎琥宁在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炎琥宁在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炎琥宁在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炎琥宁在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应用【】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240例患者(2008年5月—2010年5月)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在相同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注射用炎琥宁3~8mg/kg/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在发热、咽痛、拒食、疱疹溃疡等症状改善的天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炎琥宁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疗效显著。  【关键词】炎琥宁;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是我乡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

2、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我门诊部于2008年5月~2010年5月使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20例,并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120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治疗组120例,男48例,女72例。0岁以下32例

3、,1—3岁59例,3—7岁29例。对照组120例,男52例,女68例,0岁以下37例,1—3岁56例,3—7岁27例。诊断标准按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体温:治疗组37.5℃~38℃38例,38.1℃~39℃61例,39℃以上21例。对照组37.5℃~38℃36例,38.1℃~39℃64例,39℃以上20例。两组就诊病程为1—4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咽痛、头痛、拒食、流延等症状。体格检查:扁桃体前部、上腭、咽后壁、悬雍垂等处见数目不等的多个白色小疱疹,周围绕以红晕或有浅溃疡。心肺无异常。  1.2治疗方法在相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注射用炎琥宁3~8mg/kg/d,用5%葡萄

4、糖液或0.9%生理盐水稀释,每日1次,疗程3~5天。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用5%葡萄糖液或0.9%生理盐水稀释,每日1次,疗程3~5天。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口腔黏膜疱疹溃疡缩小或消失。有效:5天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口腔黏膜疱疹溃疡缩小或消失。无效:治疗5天以上体温仍异常,疱疹不愈,溃疡生成。  2结果  表1两组各120例病人治疗期间其症状天数改善  表2两组疗效比(例、%)  两组病人治疗结束后其临床症状天数改善情况见表一,两组疗效见表2。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临床症状三天改善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由表2可

5、以看出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3讨论  注射用炎琥宁是植物穿心莲的提取物,是由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对流感病毒甲Ⅰ型、甲Ⅲ型、肺炎腺病毒(Adv)Ⅲ型、Ⅳ型,肠合胞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有一定灭活作用。促进发热的消退。具有对抗二甲苯或组织胺所引起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及镇静等作用。临床广泛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其副作用轻微,偶见皮疹等过敏反应,肌内注射可见局部刺激反应。本篇研究表明,注射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相比较,炎琥宁疗效优越,毒副作用小,尚未发现其他毒副作用,是目前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

6、的中药制剂,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