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困境及应对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困境及应对

ID:23987447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困境及应对_第1页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困境及应对_第2页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困境及应对_第3页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困境及应对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困境及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困境及应对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央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来,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各项环保节能技术突飞猛进。绿色建筑作为环保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水涨船高,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就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来说,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还有差距,与市场的期望值还存在落差。一、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障碍大致算来,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已探索十年。如果说萌动期的绿色建筑带着“贵族化”的倾向,那么发展期的绿色建筑应该呈现出标准化、产业化、系统化的

2、特点。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这将是下一个十年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当前,缺乏有效的政府运行要素和产业技术要素是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开发商责任意识淡漠、设计机构的绿色建筑设计能力欠缺、绿色建筑的初成本投资不足等次要制约因素,共同制约着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政府运行要素导致各方参与积极性低在房地产行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指导者、监督者和推动者,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将推行绿色建筑的宏观动力真正转化为微观动力。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曾表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是建立在国家觉悟基础上的、市场驱动的和旨在加速推进绿色建筑开发和实施的绿色评价体系。目前来看,我国缺乏有效的成

3、体系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是导致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对于开发商而言,由于现阶段绿色建筑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成本相对较高,利润空间有限,加之房价处于高位,市场认知度低,开发商积极性并不高。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供不应求的矛盾仍然突出的情况下,卖方市场格局主导下的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更多关注短期收益,对提升住宅品质的认识不够,推行绿色建筑的动力严重不足。作为国内最早实践工业化建造楼房的万科,其董事长王石曾坦言,“住宅产业化技术不是问题,疑惑就在于成本太高,住宅产业化的成本确实比较高,每平方米的造价比传统方式高出350元,按万科一年500万平方米的开发量计算,将会增加

4、十几个亿的开销”。与此同时,对于购房者来说,由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而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成用户的负担。在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掉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绿色建筑往往只能成为高档住宅的尝试,难以赢得绝大多数市场。从英美等绿色建筑推行较为成功的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在绿色建筑的起步阶段,政府的推动和扶持是引导市场绿色之路的重要手段。以美国为例,其绿色建筑相关产品的推广首先是从政府办公楼和公共建筑项目开始的,政府的积极支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此外,英美等国政府为支持绿色建筑,纷纷为本国绿色建筑的评估和实践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开发商和住户的额外支出,促使

5、绿色建筑被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因此,在绿色建筑的初创期,政府如何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承担起市场机制尚未成熟的替代推动功能,促进和培育各种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地动员建材供应商、制造商、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公司、设计事务所和物业公司等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并从法律上支持和保护各主体的利益,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切实降低经济成本,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将绿色建筑全面铺开,是目前政府和行业管理者推行绿色建筑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产业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导致推行效果不佳近年来,绿色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相关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及技术导则先后出台,广西、江苏、重庆等地也陆续建立了地方标准,绿色建筑逐

6、步从示范性阶段步入实际操作阶段。但是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实践经验少、基础数据不足,现有的评估标准往往偏重于对设计和建设过程的引导,使得评估结果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一方面,评估体系的设置主要以定性条款居多、量化数据较少,过多的主观判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估质量。另一方面,在标准设置上,评估体系侧重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内容,忽视了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使用的舒适性,不利于实现包括开发商和建筑使用者利益在内的绿色效应最大化,也影响到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拓展。同时,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过分强调技术应用而缺乏对运

7、行过程整体节能减排效果的评估,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误导了市场和公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盾安建筑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史勇认为,目前的评估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到各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开发商反映,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办法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细则所确定的标准过低。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这些标准很容易达到,往往是优秀的开发商与相对较差的开发商都被这些标准划在了一个水平,“鱼龙混杂”,不能真正做到“奖优罚劣”。而对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节能减排起步较晚的地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