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的体会

对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的体会

ID:2402305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对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的体会_第1页
对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的体会_第2页
对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的体会_第3页
对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的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的体会面对新课改的实际,面对教材整体编排的变化,面对教材引入的亲和力,结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及一年的教学实践,感觉北师大版教材有利于开展探究性活动,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性,同时,也由于教材的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1.转变教学观念以前我们经常讲: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现在要反过来讲:要用教师的一滴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毕竟现在教材要求学生参与意识强,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教材中很多定理,都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思考,通过动手而直接得到的。新教材为了更加有利

2、于探究性学习,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而造成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要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于无高三教学经验的教师那可是水过地皮湿,因为对旧教材没有先入为主的原因,使得他们基本上就不补充,也没什么可补充的。因而教得快,但会造成容量不够,无东西可教;而对于有高三经验的教师,因为前面知识的积累,经常会凭借自己的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进行补充,这就会造成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够按时完成任务等问题。面对诸

3、多问题,我个人认为两种处理方法都不恰当,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折中处理,先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补充适当内容,才可能适应高考。2.教学条件难于适应新教材要求教材中的很多实例由于非常靠近现实生活,所以很多数据非常大且不规则,计算时常用到计算机,很多事例、很多函数模型须用图形来表示,这也需要借助计算机才能实现,很多普通完中的教学设备都无法达到要求,这也会给教学上造成一定影响。3.如何处理背景知识、课堂延伸材料和课内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拿到北师大版新教材的第一感觉:内容丰富了!除了原来单调的数学知识、公式符号外,还在例题设置中尽可能贴近现实生活,重

4、要的定理不仅有清晰简明的推导,更有背景知识的引入,应用知识的拓展,还有数学历史的介绍,更全面地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实现这些要求无疑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是就数学讲数学,一点扩充都做不到。对数学和相关学科的联系、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对物理知识和数学史的了解都应当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具体实施中,我也发现这样的问题,有时很需要把握一个度,过多地注重这些内容,课堂上表面很热闹,但教学目标确缺失了。当然,背景、应用、过程和历史该如何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很困难的。其实,讲背景、讲应用等都是为讲数学知识服务的,都是

5、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更有兴趣的学习数学知识。4.新课程会有新高考新课改对教师对学生无疑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一一完成这些要求确实不容易,实现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靠的决不是几堂公开课,几次做秀的研究性学习。但要在日常教学中始终渗透新课改精神,教师很难做到,因为有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新教材相对旧教材而言,缺少了很多基础训练,使得部分学生思维虽然开阔了,但运算能力差了很多,在课堂上还需对新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很多同事都认为新课程固然好,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大不如从前好了,缺乏必要的重复练习,因为时间不

6、够,大部分的教师都感觉一直是在赶进度。有些老师基本上还是按照老教材在教学,新教材也用老教材也用,练习还是要跟上,因为考试成绩最能说明问题。应该说只要高考的压力存在一天,教师和学生就无法摆正心态,真正彻底全面地实施新课程。这其实还是回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应试教育的核心是怎样在考试中得高分,并以此作为其它的先决条件。素质教育并不排斥高分。如果说素质全面的,健康发展的,分数就一定低,这也是不符合逻辑的;相反,素质全面地,健康发展的,分数也一定高,当然是不是应当高到应试教育那种程度,倒不一定。应试教育的关键误区是把如何应付考试当成了教育

7、的核心,把考试成绩当作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在这个指挥棒的驱使下,人们无法重视素质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得孩子的许多素质被扭曲了。这场新课改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但迷茫的老师和学生还是在翘首以盼第一场新课改下的高考。新课改下的高考命题形式虽然已经出现,但是真正的高考试题是怎样的,还不得而知。5.多媒体的使用新课程主张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教材中很容易发现新课改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并在配备的光盘中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课件,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吸收知识,提高课堂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但我还是认为,多媒体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选不选用多媒体要看教

8、学内容。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有些直观的内容用多媒体还是不错的,但有的内容诸如让学生思考体会的问题不是很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在模块一的教学中我很少用到多媒体教学,而在模块二的教学中,第一章的内容我大部分采用多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