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尚益生:正在消失孝文化

北京尚益生:正在消失孝文化

ID:24050867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北京尚益生:正在消失孝文化_第1页
北京尚益生:正在消失孝文化_第2页
北京尚益生:正在消失孝文化_第3页
北京尚益生:正在消失孝文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北京尚益生:正在消失孝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尚益生:正在消失的孝文化2011年12月27日下午,“机场刺母案”二审在上海市一中院开庭审理。在二审过程中,涉案行凶人汪某强调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应该接受治疗,不应受到刑事处罚。汪的代理律师则认为当初的司法鉴定意见书中存有瑕疵,并继续为其作无罪辩护。9个月前,汪某“机场刺母”一度引发了社会从“孝道”、“责任”层面对其一致谴责,不过,时至今日,这位涉案当事者本人并没有就自己的行为从道德角度主动回应大众,他依然在苦苦辩护,认为自己不该受到刑事惩罚。  因学费产生争议,留学生机场刺母。  “机场刺母”发生在2011年3月31日。当晚旅日留学生汪某回上海后,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内

2、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了数刀,这一幕令周围人都震惊不已,汪某随即被警方带走。  随后的调查显示,登机回国前,已在日本留学近5年的汪某曾致电母亲称自己“没钱了,都要饿死了”,急需生活费。该要求遭到母亲拒绝后,汪某愤然搭机回国。事后汪某承认,当晚8时30分左右,在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在候机楼见到母亲后,当时他问的第一句话就是“钱到底有没有,给不给我”,然后双方发生争执,汪母曾明确表示已没有财力再供其继续求学。        被公务员儿子抓伤的老父亲。  在两人在走向机场出口的过程中,汪母跟在汪某的身后唠叨“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此时,深受刺激的汪某突然从随身的行李包内拿出两把尖刀,对母亲

3、头部、手臂、腹部、背部多处进行砍、刺,毫无防备的汪母受伤后倒地并当场昏迷,汪某在逃离现场时被民警抓获,而汪母的胃、肝等多处内脏破裂,一度生命垂危,经法医学鉴定,其伤势构成重伤。  刺母案发生七个月后,2011年10月下旬,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据司法鉴定出具的报告显示,汪某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但检方认为其作案时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汪某的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而汪某的辩护人则认为事发时汪某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为其做无罪辩护。最终法院做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汪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对于这样的判决,汪某一方并不认可,并提出上诉。关于上诉理由,汪某称

4、,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个病人,目前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不应受到刑事处罚。在2011年12月27日开庭的二审庭审中,控辩双方继续就“司法鉴定意见书”中的表述如何理解展开激烈争论。据悉,法院将择日对该案做出终审判决。  就在汪某的案件进行一审审理之时,另外一件随后经常被与“刺母案”并列提及的事件正在深圳上演。  2011年10月24日早晨,深圳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的公务员廖某,与59岁的父亲发生冲突,其父的衣服被廖某撕破,身体多处受伤,左肩膀上更是被廖某咬得鲜血直流。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  随后的调

5、查更是显示,在4个多月时间里,廖某曾7次暴殴亲娘,骂母亲是猪,“咋不撞车死掉”?不过,与机场刺母中的汪某面对社会指责却“默不作声”不同的是,咬父事件发生两天后,在媒体、舆论的压力下,一直逃避的廖某幡然醒悟并最终站出来承认了错误,事情以一家人和解收场。  汪某、廖某,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人在随后的日子里经常被人并列提起:汪某是旅日留学生,廖某则是硕士毕业生,还曾在北大学习一年,两人都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汪某的学费、生活费一直靠并不富裕的母亲承担,廖某的父母也是从老家赶来帮忙带孩子,两人父母都为了孩子付出、牺牲很多;最重要的是,两人都在冲动之下对父母大打出手,甚至动刀,他们的行为

6、引起了社会的反思。  源远流长的传统孝文化正在缺失?  父母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长大,而学业有成的子女竟反过来如此报恩,“机场刺母”、“公务员咬父”的接连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反思。事实上,这并不是两个孤独的案例。2009年,三名大学生曾在孝文化的发祥地山东曲阜的村镇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样本包括2000多个家庭中1186位65岁以上的老人。调查结果显示,老人与儿女分居者占72.2%、三餐不饱者占5.6%、衣着破旧者占85%、生活必需品不全者占90%,同时受调查的300多个子女中,31%认为父母无冻馁之虞就算孝。  中国自古被称作礼仪之邦,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阐释“孝”的专著《孝经》,民间

7、更是有所谓百善孝为先之说。然而如今,不断上演的一幕幕悲剧不由得让人反思,已有千年历史的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孝文化”为何正在被日益淡忘?  孝观念日趋淡化并非仅仅是从道德层面谴责就能解决问题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如今,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年轻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少而年长者越来越多,“4—2—1”家庭结构日趋普遍,同时,社会的养老保障体制的远未健全,年轻人养老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逃避责任,前文提到的在山东曲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的人认为孝与不孝与经济有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