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在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在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ID:24054325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在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_第1页
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在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_第2页
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在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_第3页
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在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在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在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1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卫生院浙江嘉兴314000)(2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314000)【摘要】目的:探讨偏头痛发作期和间歇期血清祌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NSE)的水平及对脑神经元的损伤。方法:采用EUSA法对偏头痛发作期56例、间歇期56例及正常人56例进行s-NSE测定。结果:偏头痛发作期组s-NSE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间歇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偏头痛发作期s-NSE水平升高,提示有脑神经元损伤。【关

2、键词】偏头痛;特异性烯醇化酶【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161-02大脑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存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它是参与酵解的特异性酶。在多种中枢祌经系统疾病,如脑损伤性疾病(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癫痫等)患者中,脑脊液和/或血清NSE均有明显增高。脑胶质细胞和其他神经组织中不含NSE,我们动态观察56例偏头痛患者血清NSE水平,以探讨它与偏头痛患者祌经元损伤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

3、料所有病人均来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门急诊偏头痛患者56例,选择的偏头痛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1],并排除其它各种疾患引起的头痛,且未服止痛药3天以上。偏头痛发作期患者(A组)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龄14〜62岁,平均36岁;间歇期组(B组)56例,男20例,女36例,年龄15〜62岁,平均35岁;正常对照组(C组)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14〜52岁,平均36岁,为正常志愿者。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可比性(P〉0.05)。1

4、.2方法1.2.1标本采集偏头痛患者在发作当吋抽血,间息期距发作期一周以上抽血,均采静脉血5ml,离心沉淀取血清规范检测1.2.2S-NSE含量测定试剂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宄所提供,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规范检测。1.2.3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s-NSE测定结果采用组间t检验,以P<0.05判断差异有显著性。1.结果偏头痛发作期、间歇期及正常对照组s-NSE含量测定结果见下表。表三组s-NSE测定结果比较△与A组比较P<0.0

5、1,△△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1。2.讨论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偏头痛发作时神经元损伤与扩展性皮层抑制(SD)和脑血管痉挛冇关。由于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加降低了诱发偏头痛的阈值,皮质扩散抑制(corticalspreadingdepression,CSD)活动触发先兆产生,然后三叉神经系统被激活释放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导致血管扩张和中枢致敏,再加上中枢疼痛调节系统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头痛[2】。CSD由Leao[3]

6、首先提出,它是指皮质受到奋害刺激后出现枕部脑电活动低落,并以大约3mm/min的速度缓慢向前扩散的一种波。每次SD发作时,半暗带的代谢均显著增加,而此吋血流量并未相应地增加(严重不匹配)导致半暗带神经元缺氧反复发作;每次SD发作吋,均奋兴奋性递质短暂性增加,蛋白合成抑制,ATP和磷酸肌酸减少,诱发无氧酵解导致酸中毒[4]。偏头痛发作时,血小板凝聚性增高,血中5-羟色胺(5-HT)等血管活性物质增高使血管发生痉挛性狭窄而呈现先兆症状,之后血小板凝聚性下降,5-HT明显减少,颅外血管扩张而致偏头痛发

7、作。偏头痛这种长期反复发生的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导致脑终末小动脉的血流量异常,脑血管痙挛收缩期急剧减少穿支动脉的血流量,导致脑白质特别是深部白质变性的发生。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髓鞘是神经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脑白质对各种冇害刺激的典型反应是髓鞘的变化,而此种变化是脑白质MR信号异常的基础。而各种有害刺激中许多因素是通过影响脑血流量对脑组织产生损害。大脑白质由脑终末小动脉供血,脑室周围等深部白质主要是由穿支动脉供血,这些终末小动脉,尤其是穿支动脉很少或完全没冇侧支循环,这样的解剖特点决定了脑白质易

8、受缺血的影响。烯醇化酶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代谢中。烯醇化酶由免疫性质不同的α、β和γ三种亚基组成,其中γ型同工酶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胞浆内,称NSE,占脑全部可溶性蛋白的15%。当神经元在缺氧、缺血或中毒的情况下,神经元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由于NSE不与细胞内肌动蛋白结合,故最易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并迅速进入细胞间隙,进而释放入脑脊液,或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外周血[5】。抽取脑脊液有一定的损伤,可出现并发症,限制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