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实质浅探

中医治病实质浅探

ID:24102343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中医治病实质浅探_第1页
中医治病实质浅探_第2页
中医治病实质浅探_第3页
中医治病实质浅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病实质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病实质浅探【】中医是以“治病必求于本”、“以平为期”的治疗理念执行着“辨证论治”的诊疗方式,从《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思想的表述可以看出,中医所治者为得病之“人”,而非病人所患之“病”。中医诊疗模式关注是人体的生理状态,采取因势利导、恢复生理的治疗方式,而非现代医学单纯祛除病因的对抗性治疗。  【关键词】中医实质;治病求本;以平为期;生理    传统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特点,“有是证用是方”,故而被西医学认定的病因不明、只能对症治疗的功能性病变、疑难杂症等,中医却能给予相应的治疗。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治疗的是人的生理状态,而非使人生病的病理因素。  中医治疗原则的根本

2、大法是“治病必求于本”,而“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生之本,本于阴阳,人以阴阳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明确指出“阴阳”为本。“阴阳”作为一对描述世间对立制约关系的矛盾范畴,在人体内同样表现为正与邪,气与血,物质与能量等的相对的变化关系。而另一方面,作为治疗理念的“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主张“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治病的重点在于调节人体阴阳,恢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其本质在于“治人”而不是“治病”。这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提出的人体“自稳态”学说:疾病是机体在内、外环

3、境中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人体“自稳态”被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的障碍[1],即生理功能的异常,故疾病的治疗也应着眼于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第67条中述及“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在没有外界治疗因素干预的状况下,疾病何以能够自愈?唯有自身生理机能的恢复正常方可如此!再看中医治病八法中“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皆是补正固本以及疏通经络以期恢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而治愈疾病,而并非直接针对病症本身[2]。可见中医治病,主要在于使用各种方法因势利导,尽力将机体的各部调整、修复到平衡、稳定、正常的生理状态。  《灵枢

4、·经水》中虽有云:“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但限于当时医疗解剖水平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无法对人体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解剖研究,中医学就运用“黑箱原理”“司外而揣内”,通过研究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迹、外在现象来把握生命和疾病的状态[3]。“特定的研究对象必然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公理”[4]。中医所研究、治疗的范围是人体的生命现象,这就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可能是像现代医学一样的分析、还原理论孤立地、单纯观注“形下之人”的解剖结构、病理状态;而是对“形上之人”的生理整体性、过程性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系统论对人体生理“道器合做出阐释。  

5、老子在《道德经》二十五章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周易·系辞上》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此处“道”即指阴阳,即是自然而然的正常生理状态,也是人须遵守的生命本质规律。中医正是运用“道器合一”的“形上之学”,对人体过程的生理状态进行观察、思考,从健康是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与生存环境(含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和谐适应(良性互动)出发,把疾病视为一种健康不良状态[5]。因为生理是作为生命的主题而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临床上却并不存在纯粹的病理状态,故而中医治疗措施理所应当的就是顺应生理趋势恢复常态、因势利导、“开门逐寇”——给邪以出路,而并非是现代医学所引以为豪的针对病理因素的

6、对抗性治疗,而去拮抗病菌、病毒,以求力挽狂澜。  例如刘渡舟医汗出偏诅案:孙某,男,39岁。患病为仅限左半身经常出汗,而右半身则反无汗,界限分明,余无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施以桂枝汤:桂枝9g、白芍9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l2枚,3剂。服药后暇热粥,得微汗而愈[6]。再如门纯德急性肠梗阻案:(1953年)王某,19岁,腹痛5日,面色青白交错,剧烈呕吐粪水,诊时大叫、翻滚,气力全无。西医诊为急性肠梗阻。触其手足冰冷,脉沉紧,证属沉寒积滞,并发寒厥,急予川大黄15g、制附子15g、细辛6g煎服,服后二时许,腹痛更剧,其状甚苦,少时欲便,未及端来便盆,已下一大滩水样便及干粪十余

7、块,便后腹痛遂止,身如软瘫。调养数日,腹内渐适而出院[7]。上述两例验案中,汗出偏诅案西医病理不明,多责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汗腺功能失常,属疑难杂症,看似无从下手,但刘老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从人体生理角度思考,辨此例实为阴阳营卫运行失常、左右气血运行失调所致,故而调和营卫气血、恢复正常生理则愈;次案急性肠梗阻属西医外科急重症,正常情况下首选急诊手术治疗,但限于1953年当地医院尚不具备此手术技术能力,以及病情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