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压加艾灸内关穴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效果观察

指压加艾灸内关穴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效果观察

ID:24120031

大小:7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指压加艾灸内关穴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效果观察_第1页
指压加艾灸内关穴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效果观察_第2页
指压加艾灸内关穴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效果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指压加艾灸内关穴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指压加艾灸内关穴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效果观察海南省中医院海南海口570203【摘要】目的观察指压加艾灸内关穴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指压加艾灸内关穴的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丙医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54.54%,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压加艾灸内关穴的联合治疗,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指压;艾灸;内关;腹部术fo呃逆;临床疗效在肭囊术后、胃肠术后、前列腺

2、或膀胱术等腹部手术后发生呃逆较多见。采用丙医常规疗法效果不甚理想,还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我科依托中医院科研优势,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对腹部手术后呃逆的患者应用指压加艾灸内关穴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3年8月〜2015年5月,在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山现呃逆患者66例,年龄38〜69岁,发生时间以术后6小时以后为准,持续时间均超过24小时的呃逆。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男24例,女9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5.3±5.4);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4

3、0〜66岁,平均年龄(52.1±4.5)。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给予丙医常规疗法肌注盐酸山莨菪碱10mg,每日1〜2次。实验组釆用指压加艾灸内关穴的联合治疗方法。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T,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1]。患者取仰卧位,首先于拇指近指尖处的指腹用较重指力向内下方徐徐压入,按压内关穴5〜10分钟,(同法按压对侧内关穴);然后用点燃的艾条灸内关穴,采用温和穴法距皮肤约3厘米,灸至皮肤温热

4、发红,奋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灸5-7分钟[2](同法灸对侧)。指压加艾灸联合放用于双侧内关,每日每穴2次。1.3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呃逆消失,不再•发作;②好转:呃逆明显减少;③无效:呃逆前后无变化[3]。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实验组治愈21例,好转8例,无效4例,复发0例;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5例,无效15例,复发4例。从表1可看出实验组治愈率(63.64%)明显高于对

5、照组(39.39%);实验组好转率(24.24%)亦高于对照组(15.15%);实验组复发率(0.00)亦低于对照组(12.12%),无效率中实验组(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45.46%)o由此可见,两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对照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4.54%)明显劣于实验组(87.88%)。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在治疗达到有效吋的治疗吋间上,明显早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及表2。3讨论呃逆即打嗝,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

6、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疫挛所致,而《内经》首先提出本病病位在胃,并与肺有关;病机为气逆,与寒气有关[4】。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发生呃逆,其原因为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血脉瘀滞,使胃气上逆令呃逆发作[5】。笔者认为,虽然人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的,病情不重的,可自行消停,但仍有些人持续时间较久,甚至演变成了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难以自愈,可引起伤U疼痛、出血或裂开等术后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严重影响术后恢复。该类呃逆0前未明确病因,西医亦无好的治疗方法及手段,且西药会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扭,因此,建议临

7、床上采用指压加艾灸内关穴的联合治疗方法治疗此类呃逆。腹部手术后所致的呃逆多为热病耗伤胃阴,或由于肝气不舒,郁久化火,致胃失濡润/气机不得顺降,而上逆作呃[4】。可给予“养阴生津,降逆止呃”。而采用指压加艾灸内关穴的联合治疗方法,可通过穴位和经络的近治及远治作用,调节身体机能,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使呃逆在得到控制的同时,不再复发。艾叶性味辛、苦、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药理研宄发现艾叶具有利胆促进胃肠排空的作用,含挥发汕[6】。艾条具有回阳救逆、调理肠胃等功效[7】。内关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行

8、中医传统治疗吋的首选穴位。通过两组对照,实验组有效率高,无一例复发。可见,中医治疗方法见效快,复发率低,且成本低,从而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减少了术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