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患者临床病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子痫患者临床病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ID:2412228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子痫患者临床病因及预防措施分析_第1页
子痫患者临床病因及预防措施分析_第2页
子痫患者临床病因及预防措施分析_第3页
子痫患者临床病因及预防措施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子痫患者临床病因及预防措施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子痫患者临床病因及预防措施分析【】目的探讨子痫的的发病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子痫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并对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总结。结果15例子痫患者中,初产妇11例,经产妇4例,产前子痫10例,产时子痫3例,产后子痫2例。患者发生子痫后,为患者进行镇静、解痉、降压等治疗措施,并在控制后予以剖宫产终止妊娠,15例患者均得到救治。结论为孕妇进行有效的定期产前检查,并加强产时产后的监护和随访,发生子痫后及时终止妊娠,是防止子痫发生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子痫;病因;预防    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阶段,一旦发生,对孕母和胎儿的危害都很大,甚至可导致孕产妇

2、及围产儿死亡。临床治疗子痫患者,多采用解痉、镇静、降压和终止妊娠的方法,旨在提高孕产妇的生存率,改善母婴预后【1】。我院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处理能力,现对15例子痫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例子痫患者为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病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子痫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在18~37岁之间,平均(24.78±3.56)岁。其中,初产妇11例,经产妇4例;产前子痫10例,产时子痫3例,产后子痫2例。发病孕周为30~40+3周,平均(36.37±3.32)周。患者在入院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3、视物不清等,3例患者在入院前已出现抽搐情况。经实验室检查,患者蛋白尿(±)者2例,()者3例,()者5例,()者4例,()以上者为1例。测量患者血压,在160/110mmHg以上者13例。患者发生1次抽搐者9例,抽搐两次或两次以上者6例。接受系统的产检者2例,未接受系统产检者11例,未接受产检者2例。  1.2治疗方法临床在治疗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解痉、镇静、降压等综合治疗方法。采用硫酸镁及镇静药物为主要治疗药物。以预防子痫发生、控制子痫发作为主要目的,及时终止妊娠。硫酸镁总量维持在24小时内25~30g,一般在首负荷量5g后,继续维持1~2g/h静脉滴注。采用柳氨苄心啶或硝

4、酸甘油对患者进行降压。降压幅度不能过大,维持收缩压在140~150mm/Hg,舒张压在90~100mm/Hg即可。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膝反射、尿量等。在子痫发作控制后,及时为患者终止妊娠。患者如合并有其他疾病,需给予其他对症或对因治疗方法。  2结果  15例子痫患者经过良好的治疗,孕母无死亡情况、其中,发生胎盘早剥3例,低蛋白血症10例,胎儿窘迫2例,产后出血3例。所有患者均行剖宫产治疗。围产儿存活11例,死亡4例,新生儿窒息6例。  3讨论  目前多认为子痫是由于妊娠期血压过高导致的一种疾病【2】,但是,尚没有能完全解释两者确切关系的理论。在我院分析

5、15例子痫患者中,15例患者血压均高于正常产妇,绝大多数患者蛋白尿均明显异常。需要注意的是,15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未接受系统的产前检查或未进行产前检查,这是造成子痫发病未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如果在产检中发现高血压等情况,并得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则很可能避免子痫的发生。  临床对子痫的治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解痉,采用硫酸镁快速静脉滴注和维持静脉滴注,此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硫酸镁血液浓度,避免发生毒性反应【3】。②降压,降压的幅度一定不能过大,引起其他疾病,使用药物期间,要注意调节药物的滴速【4】,防止出现低血压。③镇静多采用地西泮静脉推注治疗,治疗时要避开子痫发

6、作时,以免导致心跳骤停。④为患者间断式吸氧。⑤终止妊娠,如果患者在子痫发作控制后已经进入第二产程,则在严密监护下可阴道分娩,如果只进入第一产程,或未临产,伴有其他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严重情况,多采用剖宫产治疗。另外,如果孕妇出现频繁的抽搐,可静脉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子痫的同时,还要同时治疗其他的并发症。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孕妇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变化,一旦发现并发症,及时予以治疗。  总之,子痫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母体和胎儿的健康,预防和早期发现,是提高预后的关键。全社会应加强对孕产妇产检的重视,提高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筛查工作水平,保证产检的质量,并对此期间发现的疾病做好

7、干预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