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的“逃”

象牙塔里的“逃”

ID:24128086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象牙塔里的“逃”  _第1页
象牙塔里的“逃”  _第2页
象牙塔里的“逃”  _第3页
资源描述:

《象牙塔里的“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象牙塔里的“逃”【摘要】大学生逃课现象已在高校演变成一个日益严重的学风问题。这与学生自身、高校教学管理、学风建设、教师素质以及教学模式中存在漏洞有密切关系,从中我们看到高校必须面对一些问题,反思自身的教育建设,从而进行一些有力的改革。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高校教育    1大学生逃课现状    课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今大学生逃课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甚至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里只有两种课,一种是“必逃课”,一种是“选逃课”,“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上课准则。  笔者在苏州两所高校发放了五百份调查问卷,回收

2、了437份,回收率为87.4%,其内容包括逃课与否、逃课课程、学生性别、年级、逃课原因等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没有逃过课的学生不多见,完全没有逃过课的学生堪称稀有。具体情况为:1、逃课人数多,程度逐年加深。按照性别、成绩、年级三种标准分类后的统计结果显示,男生的逃课率远远高于女生,差等生比优等生更严重,年级越高逃过课的人数越多。除明显逃课外,学生按时上课但并不听课的“隐形”逃课现象也很普遍。  但是,从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逃课,并不是一种盲目随意的行为,而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性行为。他们选择逃什么样的课,是在各种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理性算

3、计和选择,实际上是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他们会选择课程枯燥无味、老师讲课艺术较差、他们没有兴趣的科目,上课点名少或不点名,又容易通过考试的课,重要程度低,即使不过,也可以另选的选修课以及早上、下午第一节和上午最后一节,容易影响到睡觉和吃饭的课来逃。  上述数据和现象表明,高校大学生“逃课成风”已俨然成为了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必须在分析大学生逃课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管理的反思。    2逃课背后的“玄机”    大学生逃课原因颇为复杂,但较集中在

4、高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学生自身上。  学生自身是调查“逃课”现象蔚然成风的首要突破口。首先,学生经历激烈的高考进入大学后,非常渴望“自由”。大学里可自由支配时间多,又缺少中学时保姆式教师的管束,很容易使学生自由散漫,缺乏纪律性。他们往往打着“追求自由”的旗帜放纵自己逃课,甚至不需要理由就逃课。其次,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习态度不端正。这类逃课学生往往以为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带着混文凭的想法,学习没有动力,缺乏竞争意识,学业上只求“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第三,对所学专业或课程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偏差,自己的兴趣爱好

5、与所学专业或课程相差太远;有的认为所学东西对将来工作没有多大作用,例如一些理工类学生认为学政治基础学科毫无意义。第四,喜欢自学。他们往往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就已经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为了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逃课上图书馆博览群书,或去“淘”其他专业的课。第五,忙于考研、出国、兼职、实习和社团活动,没空上课。这些学生重视现实,放弃认为对自己未来发展影响不大的专业及课程,利用时间去钻研有利于个人前途和发展的专业和课程,较为功利。  教学模式陈旧、教师讲授水平低也是大学生逃课的重要原因。有些教师不擅长表达,上课缺乏激情,或照本宣科枯燥无味,

6、或思路不清表达欠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授课方式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教师上课不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授课安排不合理。有时信息量过大,学生不易领会;有时信息量少,内容重复较多。  高校在教学管理、学风建设、教师考核问题上同样存在漏洞。首先,高校教学管理不到位,学科体系的研究和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学分制度不完善,学生选课权力较为缺乏。其次,校园学风不严谨,未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逃课成风,你逃我逃大家逃。第三,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对教师的考核,包括上岗和晋升等,都过分强调科研而轻视教学。对学生的考核,“教”“考”脱离,教学和实践相脱离。第四,教

7、科书过于陈旧,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些理工科教科书依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版本,跟不上时代要求,更不能指望从中获取前沿新知。  事实上,大学生逃课更有其深层原因:现行的教育制度需要改革,它相对于市场经济而言处于滞后和不完善状态。一些逃课不逃学,自己学习更适合未来发展的有意义学识的学生的逃课行为,正是对现行高校教育体制亮起了一盏黄灯,让我们对高校教学管理进行反思。3高校教育建设和改革    大学生逃课行为的风靡让我们正视现行高校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中的一系列问题,以下改革势在必行。  3.1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构建现代课程体系。  “

8、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是把学生看作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高等学校工作的中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给与学生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