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17例误诊报告

肾综合征出血热17例误诊报告

ID:2412990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肾综合征出血热17例误诊报告_第1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17例误诊报告_第2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17例误诊报告_第3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17例误诊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17例误诊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肾综合征出血热17例误诊报告-->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较高。现将1988年6月至2001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院误诊的1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7例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8~63岁。发病季节散发。  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急性肾炎2例,急性肝炎9例,急腹症1例,急性菌痢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依据文献[1]  诊断标准,17例入院后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HFIgM阳性最后确诊。  1·2 临床表现17例中发热17

2、例、头痛15例、眼眶痛6例、腰痛12例、恶心15例、呕吐9例、腹痛7例、咽痛1例、尿少1例、脓血便3例、面红14例、颈红6例、胸红4例、球结膜充血2例、球结膜水肿1例、咽部充血14例、软腭出血点6例、腋下出血点3例、腹部压痛9例、肝大2例、肾区叩击痛7例。  1·3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多12例、血小板减少9例、异常淋巴细胞4例、尿蛋白阳性10例、血尿素氮增高5例、谷丙转氨酶增高1例、大便常规镜检红细胞、白细胞阳性3例。  1·4 预后17例入院后及时予以抗病毒、基础液体疗法及支持治疗,全部治愈出院。  2 讨论肾综

3、合征出血热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所致。病毒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并有补体参与,使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血浆外渗,组织水肿,微循环障碍。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各脏器和组织微血管内皮的严重损伤。因此,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且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较广,非典型病例逐年增多,致使临床误诊频繁发生。据文献[2,3]报道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率高达40·6%~84·6%,随着医院级别的增高,其误诊率也增高[4]。  误诊范围较广,误诊疾病达60余种之多[4]。通过对本组17例误诊病例分析,我们

4、认为应从中吸取以下经验教训:①详细询问病史: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有其地域性及季节性。因此,流行病学资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略。②认真细致查体:除“三红”外,本病的特异性体征是皮肤粘膜出血点,特别是软腭出血点,部分不典型病例仅见腋下出血点。若仔细查体,对诊断有重要意义。③全面分析临床资料:在临床诊断中,诊断思路要开阔,不应仅根据部分临床表现及在化验检查异常即片面地作出诊断。  如本组中有9例因血谷丙转氨酶增高即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有2例因尿蛋白阳性、血尿素氮增高即诊断为肾炎;有1

5、例因血小板减少、皮肤出血点即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3例因腹痛、腹泻、脓血便、大便常规见红细胞及白细胞即诊断为急性菌痢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少”,即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少搬动患者[5]。因此,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诊断对其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临床上我们体会到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诊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或来自其疫区的病人,若出现类似“上感”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同时伴咽部充血、软腭出血点,不能排除本病。②对有发热、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病人,若血谷丙转氨酶增高,但黄疸

6、少或无,同时伴软腭出血点、血小板减少、尿蛋白阳性等,应提高警惕,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③疾病早期即出现发热、低血压、少尿或无尿,三期重叠的病人,应怀疑本病,尽早排除其它感染性休克。④以发热、腰痛为主诉的病人,实验室常规检查中除反复观察尿常规的动态变化及肾功能等有关检查外,还应注意有无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异型淋巴细胞。如有可疑应早期进行实验室特异性检测确诊。⑤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病人,经常规处理无好转,体温下降后,全身中毒症状反而加重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