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术后临床病理分析

大肠息肉术后临床病理分析

ID:24162409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大肠息肉术后临床病理分析_第1页
大肠息肉术后临床病理分析_第2页
大肠息肉术后临床病理分析_第3页
大肠息肉术后临床病理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肠息肉术后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肠息肉术后临床病理分析-->腺瘤性息肉系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为腺瘤性息肉-异型增生-大肠癌。肠息肉指肠道表面的隆起型病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内镜下行息肉切除术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常见息肉切除术方法较多,现对5年间在本院门诊行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并于肠镜下行电凝及电切治疗,且病理资料完善的152例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至本院门诊行结肠镜检查,检出大肠息肉并主动接受内镜下治疗的152位患者中,

2、其中男性88例,女性64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3.38±3.62)岁,共切除息肉197枚,其中左半结肠96枚,右半结肠75枚,直肠26枚。全部患者均经肠镜诊断为大肠息肉,经活检病理排除恶性肿瘤,以免延误病人诊治。2.器械准备:日本PENTAX公司EPK-150C型电子结肠镜;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SD-9U-1型圈套器;意大利SURTRON80PUS公司生产的NM-200U-0423型注射针。3.术前准备: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排除相关禁忌症后,向患方说

3、明手术情况,征得患方的理解,同意并签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一天,给予番泻叶泡服导泻,少渣饮食,检查当天禁食,予乳果糖100ml润肠导泻治疗,其后一小时内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约1500~2000ml口服清洁肠道,部分效果不满意者,行机械洗肠。4.操作方法:常规结肠镜检查,其中:对大肠息肉直径≤0.5cm者,用电凝切除术切除,不再送病理检查;对于直径介于0.5cm与1.0cm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或内镜下高频电分次切除术:插入内镜至息肉处,如粪液较多则先吸清粪液,息肉基底部常规注射生理盐水或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以抬高息肉基

4、底部,将息肉套住,圈套器位置通常应距肠黏膜5mm,收紧圈套,根据息肉直径选择高频电凝、电切强度15~30orson组织学分类,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腺瘤病;其中腺瘤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腺瘤病分为:家族性结肠腺瘤病、多发性腺瘤病、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黏膜肥大性赘生物),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及假息肉病、血吸虫卵性息肉&#

5、65380;炎症纤维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Peutz-Jeghers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综合征、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等。腺瘤性息肉是由异型增生的腺上皮所构成的良性肿瘤。腺瘤性息肉的病理类型多根据绒毛成分来划分,绒毛含量75%为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分化良好,凋亡率较高,生长缓慢,癌变率低;绒毛状腺瘤其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率较高;绒毛管状腺瘤是由管状和绒毛状结构混合而成,可呈现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其癌变风险介于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之间,其癌变率的高低,与绒毛含量相关ʍ

6、77;在普通内镜下,山田Ⅰ、Ⅱ型多为增生性息肉,山田Ⅲ、Ⅳ型多为腺瘤样息肉,本次112例病例中,绒毛管状腺瘤以山田Ⅲ、Ⅳ型检出率高,未检出单纯绒毛状腺瘤,一方面鉴于其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不常见,另一方面可能与此次标本数量较少有关,仍需继续监测、收集、分析数据。故目前观点认为,一旦-->发现息肉,应当及早切除,可有效减少大肠癌发生及其死亡率。早期有选择性切除大肠息肉对预防大肠癌至关重要,有蒂的或较小的无蒂息肉可经内镜下摘除,无蒂息肉可采取高频电凝、激光

7、、微波凝固、氩气刀、射频或手术治疗。其中内镜下息肉治疗有效、简单、安全且痛苦少,对内镜摘除或手术切除者均应定期随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