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ID:24164670

大小:7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_第1页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_第2页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_第3页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云南省昆明市东川I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行静脉血采血,对照组行末梢血釆血,比较两种检验方法中患者PLT、HCT、Hb、WBC及RBC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检测指标中的Hb、HCT、RBC、WBC差异明显(P<0.05);MCV、MCH及MCHC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在患者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采血的结果准确客观,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采血方法;静脉血;临床价值;研究血常规检查是重要检查项目,人体血液由血浆、血细胞及各种细胞因子组成,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血常规检查为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临床基木的化验项目。随着检查手段的增加,血常规检查方法也越来越多,准确评佔不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临床检验研究的重要内容[1]。木研究选取了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探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1月~2

3、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血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2.4±2.4)岁;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3.2±2.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1.2.1仪器与试剂患者血液采集均使用XS-lOOO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有限公司生产),采用仪器专用配套试剂清洗液与稀释液,而抗凝管为美国BD公司生

4、产的EDTA-K2真空抗凝管[2]。本研究使用的试剂与仪器均在使用前进行检查、调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1.2.2采血为了保证采血结果的准确性,采血前晚,要求患者保持次日凌晨空腹,于9点采血,观察组行静脉血采集:采血部位为周静脉,给予皮肤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连接真空管采血,采血量为5〜8ml,并根据标准进行稀释,轻轻搅动,防止出现溶血现象。对照组行末梢血采血,采血部位为患者无名指或左手食指内侧,皮肤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并及吋置入抗凝管[3】。血液标本采集后,及时进行摇匀,并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均于采血后2h检测

5、完毕。1.3观察指标本研究观察指标为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计数,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等[4]。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形式显示,给予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形式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采用不同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MCHC、MCH及MCV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两组患者RBC、WBC、PLT、Hb及HCT差

6、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3讨论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与细胞因子等多部分组成,如果血液组成成分发生异常,则可直接反映机体组织器官病理改变。在临床检测中,对患者血液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比如贫血、造血功能异常和血液系统疾病等[5】。血常规检查为临床普遍的检查项0,其检测结果是杏准确会对临床诊断产生重要影响。在血常规临床检测中,不同采血方法采集的标本检测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别,因此究竟采取何种检测方法,需要进行临床研究和探讨。当前临床血常规检查方法包括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6]。苏中,后

7、一种方法是稀释患者手指或耳垂末梢血后行检测,对于白血病、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化疗期间,需严密监测血液组分变化。该方法由于采血疼痛感低,患者接受度高,iL操作简便,为临床普遍应用的检验方法。但是,此种方法里然简便易行,可检测结果也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温度条件、患者末梢血出血速度、反复挤压采血部位等,均可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本研宄的观察组采用静脉血采集法,对照组采用末梢血采集法,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MCHC、MCH及MCV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RBC、WBC、PLT、Hb及HCT差异明显(P<0.05),

8、具冇统计学意义,说明血常规检测中的静脉血采集法的结果比末梢血采集法的结果更为准确和客观。随着检验技术的进步,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普遍应用,静脉血采集法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