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对患者的改善作用

不同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对患者的改善作用

ID:24183569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不同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对患者的改善作用_第1页
不同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对患者的改善作用_第2页
不同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对患者的改善作用_第3页
不同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对患者的改善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同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对患者的改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对患者的改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对患者气喘、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道刺激的改善作用。方法:按照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将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氧驱动雾化组和超声雾化组,每组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气喘、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道刺激的改善效果。结果:氧驱动雾化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超声雾化组(P  近些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具有剂量小、起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1],配合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患者

2、病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分为氧驱动雾化组和超声雾化组,每组各32例。其中氧驱动雾化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62岁;超声雾化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6~6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均给予两组患者止咳祛痰、消炎平喘等常规基础治疗。雾化吸入药物: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加入生理盐水混匀。治疗仪器:氧驱动雾化吸入选用广东富利凯药物雾化器,超声雾化吸入选用德国百瑞公司百瑞压缩泵雾化器;2次

3、/d,1次15~20min,7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放松呼吸,减轻患者烦躁、不安、焦虑情绪,缓解哮喘症状。  1.3.2环境与体位护理为患者提供简单、整洁、干净、舒适的病室环境,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湿度适宜,避免患者接触过敏原等。哮喘发作时帮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使膈肌下降,促进呼吸肌的活动,加大肺活量,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  1.3.3治疗中护理给予患者舒适坐位或半卧位,协助患者拍背;雾化吸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血压、

4、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肺部哮鸣音等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变化及时停止雾化吸入;避免管道的堵塞、漏气、扭曲;难以吸入患者采取间歇吸入法;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一般氧流量为2~4L/min,每15~30min检查1次[3],避免氧中毒。  1.3.4饮食护理禁止食用会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严禁食用刺激性食物,不宜食用过咸、过甜食物,不宜过饱;过敏体质患者不宜食用异性蛋白类食物,要多增加抗氧化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E及微量元素硒等。  1.3.5健康宣教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做好健康宣教,鼓励患者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保持开朗积极的心态,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患者及

5、家属对哮喘疾病和预后方法的认识,学会自我调节,减少病发率。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的数据分析和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氧驱动雾化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超声雾化组(P  2.2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雾化吸入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但氧驱动雾化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更高(P  3讨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是以氧气作为驱动力,利用高速氧流量造成的负压直接将药物滴液转化成微小

6、的颗粒,直接进入患者气道深处。由于雾化颗粒小,减少水蒸气吸入氧浓度的影响,从而减少湿气对呼吸道的阻力,改善治疗中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4]。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护理原则是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舒张气道平滑肌并解除气道痉挛,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反应会影响哮喘的发作,因此护理过程中注重心理、环境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严密观察病情并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有效地缓解患者哮喘症状,增加治疗效果。综上所述,氧驱动与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对支气管哮喘均有疗效,但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配合有效地护理对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更明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