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探讨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探讨

ID:24223201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探讨_第1页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探讨_第2页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探讨_第3页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探讨王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人民医院616150)【摘要】目的:对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进行研宄,为临床采血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纳的56例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测定;观察组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测定。结果: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指标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相较于末梢血釆集,静脉血采集方法获得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优势更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末梢血采集;静脉血采集;血常规【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145-02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化验项目,血常规检查结果能够为临床各类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有血常规检查采集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采血方式的不同会对血常规化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有研究人员发现,相较于末梢血采集,采集静脉血进行化验所得结果更为准

3、确[1]。木文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纳的56例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为临床采血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纳的56例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知晓木次研究详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28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19〜63岁之间,平均年龄(41.0±5.2)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6例,女

4、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18〜64岁之间,平均年龄(41.5±6.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未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故知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测定;观察组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测定。所奋患者均于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对照组患者取左手食指或无名指内侧,常规消毒皮肤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采血,采血量控制在120微升左右。观察组患者则取肘部静脉,清洁皮肤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连接真空抗凝管进行采血,采血量控制在1.5〜2毫升以内[2]。将两组

5、患者采集的血液置入抗凝管内等待送检,血常规检验则使用自动血液分析仪等相关仪器试剂,由专业检测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执行各项检验操作。1.3观察指标与指标检测标准记录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等指标。1.4统计学处理所冇采集数据均使用SPSS15.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plUSmn;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代表组间对比差异宵统计学意义。1.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

6、者血常规检测指标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表1.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对比(x±s)表示组间对比P<0.05。1.讨论血常规检测是主要是检测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相关指标,医生可根据检测结果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血液指标的异常对疾病进行确诊。因此,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确保医生做出正确诊断的重要前提。经多年临床实践最终发现,采血方法的不同会导致血标本的化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长久以来,采血方法

7、的选择一致备受争议。末梢血采集法是选取患者神经末梢,如手指、耳垂一类部位的血液进行化验。该采血法可反复抽血进行血常规化验,因此非常适合需要密切监测血液组分变化的患者。另外,该采血法疼痛感低,操作便捷,同样适合静脉査找困难、采血配合性差的小儿患者。末梢血采集法投入使用以来获得不错反响,现己在临床广泛应用。不过,有研宄人员发现,该采血法获得的血标本,在化验阶段容易出现误差[3]。经分析认为,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患者末梢血温度过低,采集后容易发生溶血;②末梢部位血液循环较差,出血不畅,容易导致

8、采血不充分,需要花费一定吋间才能采集足够血样,而在此过程中,血液容易受到污染。③末梢血液并不能很好地反应患者全身血液情况与部分疾病的存在,无法在末梢血液中体现出明显异样。近年来,随着我医疗水平的提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出现,将血常规检测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末梢神经采血法逐渐被静脉血采集法取代,静脉血采集法能够获得充分的血液样本,检测样本越多,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几率则越小。同吋,静脉血管冋样可反复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