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病因与证治文献探讨

崩漏病因与证治文献探讨

ID:24223679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1

崩漏病因与证治文献探讨  _第1页
崩漏病因与证治文献探讨  _第2页
崩漏病因与证治文献探讨  _第3页
崩漏病因与证治文献探讨  _第4页
崩漏病因与证治文献探讨  _第5页
资源描述:

《崩漏病因与证治文献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崩漏病因与证治文献探讨【摘要】崩漏病因主要与血热、血瘀、脾虚、肾虚有关。血热:或怒动肝火而血热妄行;或阳气亢盛,阴血失守,热迫血行;或过服辛辣过热之品,热伤冲、任;或因膏粱厚味,以致脾湿下流于肾,与相火合为湿热,迫经下漏而成为血热崩漏。血瘀:如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皆致败血留阻,新血不得归经;或郁怒气逆,饮食生冷,寒湿凝聚,冷积胞中,损伤冲、任,使得经血外溢,而导致血瘀崩漏。脾虚:思虑、劳极和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心气不足,心火乖脾都可成为脾虚崩漏发病因素。肾虚: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胞宫,精血不固;肾阴虚,虚火妄动,冲、任失调,失约经血;阴阳俱虚,气血不相维系,

2、血随气下。另外,先天禀赋不足,肾气稚弱,天癸甚微,冲、任未充,或者更年期,肾气渐虚,阴阳失平等,而成为肾虚崩漏。崩漏治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血热:清热凉血。血瘀:祛瘀止血。脾虚:补脾益气,养血止血。肾虚:肾阳虚,温肾止血;肾阴虚,滋肾养阴;阴阳两虚,可综上两法应用。【关键词】崩漏病病因病机证治崩漏,又名崩中漏下。指不在经期,忽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一般以来势急,血量多者为崩,来势缓而淋漓不断者为漏。崩与漏的症状表现不同,但其发病机理是相同的,在疾病演变过程中,两者常易互相转化,崩可致漏,漏可转变为崩,故统称为崩漏。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  崩

3、漏病因病机  有关崩漏的中医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中。《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而《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不难看出张仲景认为妇人下血,常见下列三种因素:一是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的漏下;二是小产后继续下血不净;三是妊娠下血,并伴腹痛。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中载有“漏下候”、“崩中候”、“崩中漏下候”三种。巢氏认为“若劳伤者,以冲任之气虚损,不能制其经脉,故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也。”而“崩中者,脏腑伤损,冲脉、任脉血气俱虚故也。

4、崩中之病,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故忽然崩下,谓之崩中。崩而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淋漓不断,名曰崩中漏下。”巢氏精辟论述崩中漏下的病因病机,明确指出,是因劳伤气血,或因脏腑伤损,冲、任两脉气血俱虚,不能约制经血,而导致崩中漏下之证候。有关崩漏病因病机,宋以前诸家的观点大致相同。如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认为:“下部出血不止,谓之崩中……。崩中失血,多因冲、任虚损,荣道受伤得之……。”而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崩中漏下生死脉方论》对崩漏的认识,亦本《巢源》旧论:“妇人崩中漏下者,由劳伤血气,冲

5、、任之脉虚损故也。”宋·齐仲甫《女科百问》谓:“血气之行,外行经络,内荣脏腑,皆冲、任两脉之所主也。倘若劳伤过度,致脏腑具伤,冲、任经虚,不能约制其血,故忽然暴下,谓之崩下。”可见,宋代以前诸家皆认为,崩漏之病是因劳伤气血,或脏腑伤损,导致冲、任两脉之虚损,不能约制经血而成。笔者认为,对崩漏病病因病机论述最完整的是明、清时期,在理论上有较大的突破。如明代·薛己对崩漏病机与上述诸家看法完全不同。他在《女科撮要》中提出:“崩漏病因与脾胃、肝有关,因为,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源;或因肝经有火,血得热而下行;或因肝经有风,血得风而妄行;或因怒动肝火,血热而沸腾;或因脾

6、经郁结,血伤而不归经;或因悲哀太过,”所以,“胞络伤而下崩”。明·徐春甫《古今医统》一书中,论述了青年与中老年发生崩漏之病机区别,指出:“年少之人,火炽血热,房事过多,经行时而有交感,俱致斯疾……中年已上人,及高年妇,多是忧虑过度,气血俱虚”而致本病。而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却认为,“崩漏不止”是“经乱之甚者也”。明·万全《万氏女科》认为:“妇人崩中之病,皆因中气虚,不能收敛其血,加以积热在里,迫血妄行,故令经血暴下而成崩,不止遂成漏下。”清·萧埙《女科经纶》引《原病集》曰:“有妇人月经来时交合阴阳,致伤血络,多成经漏。”清·傅山《傅青主女科》认为:

7、“血海者,冲脉也,冲脉太寒而血即亏,冲脉太热而血即沸。”但《竹林女科证治》曰:“崩乃经脉错乱,实系冲、任伤损,不能约束经血而然。”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认为:“其致病之由,有因冲、任不能摄血者,有因肝不藏血者,有因脾不统血者,有因热在下焦,迫血妄行者,有因元气大虚,不能收敛其血者,又有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归经而下者。”叶氏所论述观点与明代薛氏所阐述观点都认为崩漏发病病机与肝脾有关,这不仅使其发病病机有了更深入认识,而且还不断完善了本病病因病机。  明清时期对崩漏病机认识深刻,阐述详细,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综上所述,其病因病机大致概括为血热、血瘀、脾虚、肾虚

8、4种。  1.血热崩漏  《素问·离合真邪论》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