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策专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时事政策专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ID:24233605

大小:47.2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时事政策专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_第1页
时事政策专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_第2页
时事政策专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_第3页
时事政策专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_第4页
资源描述:

《时事政策专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时事政策专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要求1通过教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对于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重点难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意义及措施【教学班级1房估0901、房估0902、建工0902、建工0903、建工0904、建工0905、建工0906、建工0907、工监0901、工监0902、地勘0901、矿产0901、造价0901、造价0902、建电0901【教学课次课时日期115212、15—12、2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时间分配1学生说课、点评(7)+课程导入(4)+教学内容(7

2、5)+课堂小结(4)【教学过程1教师活动点评学生活动及学法指导演讲、说课第一节我国建国以来发展观的演进历程的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演进自建国以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一1978年的(笫一代发展观)赶超论发展观,主耍R标是加快发展,尽快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阀家;第二阶段足1978—2003年的(第二代发展观)先富后富论,主要特征足以拉开差距为特征的非均衡发展观;第三阶段足2003年以來的(第三代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注重全曲协调和可持续的新型发展观。总体而言,1949-1978年赶超论发展观的形成是特定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的

3、产物。首先,受列强欺压和封建制度的讼期奴役,新中国的经济基础相当薄弱。新政权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对内而临锁压反革命、维护社会秩序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压力,对外面临列强围攻和封锁的威胁),为巩固新政权和尽快改善人K生活,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异集体采取了赶超型发展战略。次,前苏联经济赴超战略对巩固苏联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巨人成就及其辐射力足我国赶超战略形成的重耍原因。苏联模式通过在国内优先发展重工业,在20年左右的时间经济水平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优越性,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Y深远影响,导致苏联模式被视为经典的社会主

4、义发展模式,而苏联釆取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也被视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和赶超资木主义国家的唯一战略。第三,我国第一代发展观的形成的理论根源在于马兑思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和实践。计划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在于经济决策的集中和命令式经济,通过政府经济对社会资源的统一凋配,为宏观经济和政府计划的实施提供丫条件,导致经济发展服务于政治0标的畸形战略。这一理论实际上足赶超战略的指异思想。概括而言,赶超战略具有计划型,粗放型,重丁抑农和平均主义的特征,从资源配置方式看主要以计划荇代价格,经济发展主要在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封闭状态十*进行。赶超战略为新政权的巩间和活期的

5、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但也导致了经济的“大呈生产、大鲎消费、大呈废弃”的粗放型増长,资源浪费严熏,经济效率低下,足一种典型的以高消耗换取低效增长的量性扩张模式。1978-2003年以先富带动f富达致共同富裕为核心的非均衡发展观,是在总结前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础h形成的。在那个中国可能陷入崩溃的年代,必须抛弃旧有的政治斗争心态,选择一种新精神,方讨能重新将这个国家推入正轨。历史最终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是解除狂热的政治气氛的一剂良药。原有计划体制下的赶超战略在巩固Y新政权后,对经济发展的抑止作用门益明显,既无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

6、要,也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相反却导致了-•种£1我强化的二元经济结构,资源配®效率低T,以及全社会的普遍贫穷。由于对社会主义木质的误解,盲目推行的“人生产运动”“公社化运动”以及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使得经济发展无法延续并K期屈从于政治FI标。赶超战略的失败引发的危机是笫二代领导集体转变发展观的直接原因。赶超战略在后期成为极左思维的政治工具,本质上是以政治标准替代效率标准來衡量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搞得是贫労的社会主义。以邓小T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闹释了社会主义的木质,外启动了市场化改革。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木质是“解放生产

7、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鉍终实现丼同富裕”。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他提出了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非均衡发嵌观。他指出计划和布场都是发展经济的于•段,并非社会制度的根本特征,社会主义也可以奋市场,关键在于如何利川市场。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会旮利于经济发展,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可以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其他人走h'd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在于要实现的是井同富裕而不是对两级分化无所作为。第二阶段的非均衡发展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它既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比较而言,第二阶

8、段的非均衡发展观放弃了赶超战略经济服务于政治的思维,工作重心开始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