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

ID:24245997

大小:74.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_第1页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_第2页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杨寄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999语法概要1.0词1.1语素1.2词的组成方式1.3词类2.0汉语的习组3.0汉语的句子3.1汉语的四种谓语句3.2汉语的四种功能句3.3汉语的复匀语法大纲条目1.介绍与说明:”是“字句2.疑问句(1):陈述句+吗?3.否定的表达(1):不+动词+宾/不十形容词4.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5.疑问句(2):特指问句6.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7.汉语数字的读法8.怎么描写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点:形容词谓语句9.状语10.疑问句(3)(省略问句):……呢?11.动作行为的进行:(主语+)动词(宾语)……+呢?12.动

2、词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到+处所词+动词13.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点词+动词14.动作行为发生的时刻、过程和状态15.“的”字词组16.陈述、给予与获取的表达,主语+动+宾语1+宾语217.表达数量18.代词19.程度的加深与喜爱感情的表达:形容词的重叠20.疑问句(4):特指疑问句+呢/吗?21.疑问句(5):句子+疑问语气22.疑问句(6):好吗?,行吗?、对吗?,可以吗?等23.疑问句(7):正反问句24.动作行为的目的:来/去+地方+动词+宾语25.动作行为的方式、目的:主语+状语+动词+宾语26.距离的表达:……离……+距离27.动作作定语:动词+的+名28.年

3、、月、日、星期的表达(名词谓语句):名词1+名词229.年龄的询问和回答(名词谓语句):名词1+名词230.疑问句(8):疑问副词“多”+形容词(大高长重宽远)31.时点的表达32.征得他人同意:能/可以+动+宾语+吗?33.需要、愿望和可能的表达:主语+会/要/能/想+动词+宾语34.尝试、轻微和舒缓的语气35.否定的表达(2)没/没有十动;还没有……呢36.疑问句(9):(选择问句〕(是)A还是B?37.说明对象(主谓谓语句}:主语+谓语(主语+谓语)38.指出不满意的地方:有(一)点儿+形容词;形容讯+了+(一)点39.比较(1):形容词+(一)点儿40.比较(2)

4、:A跟B一样/不一样41.表达在一定时间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出现:语气助词”了“的用法(1)42.变化的表达:语气助词”了”的用法(2)43.动作的完成:动态助词“了”的用法(1)44.意念上的实规:动态助词“了’的用法(2)45.动作的方向:介词(往、向)十方位词+动词(看/走/跑/拐)46.方位的表达47.存在的表达:有、是、在48.动作行为将要发生:(主语+)快要/快/就要/就/要+动词+了49.时段的表达50.一种情况或状态的延续时间51.做某事客观上所需的时间52.时间、地点、方式的表达顺序:时间+地点+方式+行为动作53.动作持续的时间:主语+动词+了+时量

5、补语+〔的)+宾语54.动作经历的时间:动词+时量补语55.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56.概数57.感叹的衷达58.对事物性质程度的描述59.询问经历60.时空的起点到终点61.动作的结果(1):动词+结果补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十(了)62.被动意义的表达(1):名词1〔受事〕+名词2〔施事)+动词+补语63.一定时间发生的动作行为64.两个动作行为发生的顺序:功词1+完〔了)+名+再+动词265.动作行为的重复发生,“再+动词”和“又+动词”66.劝告和禁止67.提醒别人不要做某事68.比较(3):最+形容词(比较的方面〕69.比较(4):更+形容词/动i司70.比

6、较(5):“比”字旬71.比较(6):A不如B(+形容词)72.数量、程度等差别73.比较(7):A有/没有B(这么/那么)+形容词74.指使意义的表达(兼语句):动词1+名词1十动词1+名词275.动作的持续:主语+动词+着+宾语76.动作进行的方式:动词1十着+动词177.两种动作同时进行:一边+动词1+宾语,一边+动词2+宾语78.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或两种状态同时存在79.询问发生的情况:主语+怎么了?80.对象的描述(主谓谓语句):主语+谓语(主语+谓语)81.对过去经历、经脸的叙述和说明:动词+过82.动作行为的实现:动词+过+了83.动作进行次数的表达:动词+下

7、/次/回/遍84.评论或说明:程度补语85.强调已经发生的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目的、对象等信息86.表述动作行为的趋向(1):简单趋向补语87.表述动作行为的趋向(2):复合趋向补语88.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89.动作的结果或趋向能否实现:可能补语90.动作行为不能发生或达不到某种结果:动词+不+了91.使某事物发生位移或改变状态:”把’字句(1)92.表达请求、命令和愿望:“把”字句(2)93.表达动作行为的目的:“把“字句(3)94.询问原因:怎么/为什么+不/没〔有)+动词+〔宾语)95.说明意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