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师生互动

浅论师生互动

ID:24278799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浅论师生互动 _第1页
浅论师生互动 _第2页
浅论师生互动 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论师生互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师生互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建立师生互动的“双主体教学模式”,毕业论文-浅论师生互动-语言文学论文。实现师生互动要求教师采用“换位思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有梯度的问题,按照“生生平等”原则,做到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教学中良性的互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充满活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使教学评价体系更全面更科学。  关键词:互动;主体性;效果;价值  StudyOntheInteractionbetentofeducation,toconstruct“Doublesubjec

2、ts”teachongmodlebasedon”teacher—student”interactionisurgentlyneeded.Teachersshouldshifttheirthinkingandguidestudentsforfurtherexperience;shouledesigndirectedandgradientquestionsbasedondifferentstudents;shouldrealize“equalrights”ininteractionalclasses.Soproveourteachingqu

3、ality,makeourclassvigorously,arousestudents’interestinstudy,broadenstudents’culturalvision,andmakeourteachingAssesssystemmoreprehensiveandscientific.  Keywords:interaction;subjectivity;effect;value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过:“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

4、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这主要强调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是对互动性教学最好的阐释。是对传统的教师1个人传道的教学的挑战,可见,互动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是10分重要的,语文论文  必要性和重要性  师生互动是互动教学中重要的类型,是从实际出发,促进师生双主体的教学互动,符合课堂、教师、学生3位1体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组织形式。它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适应教学改革的潮流,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  回眸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

5、主,教师是占有知识的绝对权威。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在为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各自运转。老师很机械的教书,学生很被动的听课,整个课堂是沉闷的“满堂灌”。学生学得没劲,老师教得也累。如此的语文课堂,成了师生共同的负担。在现有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缺乏对话,要么是老师个人的“独白”,要么是师生之间表面的狭隘的言语交谈,不是真正的师生互动。现在的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真”。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内容有:第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

6、人功能。第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第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1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进1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1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可见,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有了双要求,既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又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面对课堂互动失真的问题和新课标的要

7、求,课堂教学组织的改革是当务之急,因此,建立1个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的师生互动课堂是非常必要的。  2、重要性  师生互动的实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  师生互动把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课堂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是被动地逼迫式地接受知识,教育知识只处于工作记忆或短时记忆中,留存时间短,遗忘快,知识是以0散的形式储存,运用时提取较难,因此学习效率低。[浅论师生互动-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