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音乐与德育教育

浅论中学音乐与德育教育

ID:24283337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浅论中学音乐与德育教育_第1页
浅论中学音乐与德育教育_第2页
浅论中学音乐与德育教育_第3页
浅论中学音乐与德育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中学音乐与德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中学音乐与德育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其实是高雅音乐对人的美的本性的呼唤,是人的道德情操的培养不可缺少的教育。中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高雅音乐的赏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社会功能  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德育受到空前重视。音乐与德育有什么关系呢?怎样通过音乐教学达到德育的目的呢?怎样进行音乐教育?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音乐是什么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首页上这样写道: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及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

2、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音乐蕴涵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只有正确认识音乐,才能正确进行音乐教育。肤浅地认为音乐就是唱歌和识谱是错误的,那么,音乐到底是什么?4  1.音乐与人类生活情趣、语言、行为、人际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关联。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情感、寄托情感的艺术。不论是场、奏还是听,都含有千丝万缕关联人们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情感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  2.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

3、现象之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在与其他艺术、文化相互作用、影响、交融的同时,音乐丰富了人生内涵,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人类历史的文化长河中源远流长、焕发异彩。  3.音乐是人类心灵的吐露和呼唤。我们高兴时、得意时,都会轻轻地哼一段轻快的小曲,不管我们哼的时候是否因五音不全而很难让别人欣赏,还是会哼,在郁闷或悲伤时也是如此。由此足见音乐与心灵的关系。如果我们拓展思维,就会发现《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就是民族的心声。  从音乐内涵来看,德育是心灵的教育,由此足见音乐与德育的关系。  二、音乐特殊的社会功能  音乐对于德育有特殊的

4、意义。古代《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这是古人对音乐的认识,是古人对音乐与人的道德、情操之间关系的认识。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于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就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4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在《文艺对话集》中谈到,节奏与音调以最强烈的力量侵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他们就会以美浸润心灵,使他因此美化。受过这种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分辨艺术作品的优劣。看

5、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美,滋养高尚品德,识别假、丑、恶、真、善、美,行为更加美好。通过音乐达到德育的目的是其社会功能的一部分,也是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怎样通过音乐教学达到德育的目的  1.在音乐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音乐教学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教学中,通过美的乐曲、歌曲和中外名曲的欣赏,作用于心灵,使之能正确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培养兴趣和能力,进而提高对内心美的追求。使他们自觉地脱离世俗,厌弃低级趣味,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6、  2.抓住教育时机引导学生识别真、善、美。  学生的美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建立的,会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识别真、善、美。例如,欣赏《毕业歌》时,可以抓住时机讲伟大的作曲家聂耳先生及该曲的创作背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虽然是一位人民音乐家,是一位艺术工作者,但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他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无产阶级光辉形象,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又如讲到中国的十大名曲《梅花引》时,可借以讲梅花的坚贞不屈、傲然耸立、纯洁美丽等性格认识真正的美。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引导学生识别各种美,达到陶冶情操、净

7、化心灵的效果。4  3.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发挥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要教书,先育人,己不正岂能正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外,还要有很高的品德修养,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教学规律,等等。巴尔扎克在《比哀兰德》一文中讲道:当然,音乐也有所不同,不同的音乐教育会取得不同的教育效果。生活中的现实证实了古人对音乐的教育意义的认识是对的,正所谓“艺术乃德行的宝库,风格就是人格”。如果我们只有技艺没有品德,那么怎么正确引导学生呢?只有把音乐教育和道德教育紧密结合,才能起到巨大作用,才能实现它的社会功能。  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