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棉麦借款——中美经济桥梁的建立

1933年棉麦借款——中美经济桥梁的建立

ID:24285372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1933年棉麦借款——中美经济桥梁的建立_第1页
1933年棉麦借款——中美经济桥梁的建立_第2页
1933年棉麦借款——中美经济桥梁的建立_第3页
1933年棉麦借款——中美经济桥梁的建立_第4页
1933年棉麦借款——中美经济桥梁的建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1933年棉麦借款——中美经济桥梁的建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933年棉麦借款——中美经济桥梁的建立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同美国签订《棉麦借款合同》,美国给予中国棉麦借款,这是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不公开的变相经济援助,但它也是中美经济取得联系的桥梁,也是两国逐渐走向政治、军事联合抗击日本的行动的开端。关键词:棉麦借款国民政府罗斯福政府  一、战前的国际形势  1929年10月21日,纽约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暴跌,以此为标志,一场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拉开帷幕。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次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一次生产相对过剩危机。这次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各国国家政局动荡,政府频繁更

2、迭,为解决这些经济、政治危机,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各种挽救措施,导致了世界局势自一战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继而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在亚洲,由于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不同,导致了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29年经济危机,给经济基础脆弱的日本以沉重打击,1931年,危机在日本达到顶峰。据统计,这一年,日本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下降32.5%,对外贸易额减少40%,失业人口达300万。[1](P190)深刻的危机导致了日本国内外矛盾尖锐,为了摆脱困境,趁着西方各国应对本国经济危机的时机,决心侵略中国东北。东北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各种矿物资源储藏量大,因此日本将目光瞄准这里,力

3、图使东北成为它的独占市场,以缓和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经过精心策划与准备,日本于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于1932年发动了“一二八事变”,矛头对准了淞沪地区。国联在接到中国的申诉后,派出李顿调查团,日本以李顿调查团的决议与其意见有别,退出国联。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标志着一战以来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打破,德意日等国,逐渐向一起靠拢,他们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扩张。随着几个主要法西斯国家的政策明确,苏英美法各国都感受到了法西斯扩张行为的威胁。混乱中的中国形势使各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以及对待日本侵华问题上的态度及其转变。    二、国民政府借款政策的背景

4、  前文已经提及,深受经济危机之困的日本,于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南的柳条湖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将沈阳全城占领。此后,日军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随后,于1932年1月28日发动了“一二八事变”,将目光对准淞沪地区。占领东三省后,日本侵略者得陇望蜀,又觊觎关内。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依赖国联的外交方针,数十次拒绝了日本方面直接与中国交涉的要求。为使中国就范,日本施加了强大的军事压力。1933年1月1日,日军进犯山海关,二月中旬进犯热河。中国军队虽奋力抵抗,但由于南京政府未作充分准备,以

5、至节节后退。在此情况下,南京政府连忙谋求列强“调停”,但未成功。而中国兵力、财力又不足于继续战争,这迫使南京政府放弃了不与日本政府直接交涉的立场。而此时国联已经通过决议谴责日本,南京政府反又自愿与日本直接交涉,这在国联中造成极坏影响。5月31日,中日签订《中日塘沽协定》,中国默认了日本对我东三省和热河的占领以及以长城一线为“满洲国”的“国界”,使中国丧失了对于冀东二十二县的完全统治权。从此,华北门户洞开。  三、棉麦借款的经过与内容  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国民政府内以宋子文(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为代表的一部分亲英、美人士迫切希望依靠英、美力量遏制日本。之所以如此

6、考虑,因为此时南京国民政府收入减少、支出增加,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30年代初国民政府财政紧缺到“每月收支相抵不敷之数常达一千五六百万元”,1932年下半年和1933年上半年“实为两会计年度内最困难之时代”,财政极为窘迫。[2]与此同时,深受世界经济危机困扰的各国纷纷向中国倾销商品,经济危机也波及到了中国。危机引起了国民政府内部一部分人的强烈不满,他们主张停止对日妥协,积极向英美寻求帮助,以制衡日本的侵略势头。而宋子文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1933年4月中旬,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开始了他长达四个月之久的欧美之行。5月初,宋子文抵达美国。他拟向美国商借

7、两笔数目各为500万美元的信贷,以便购买小麦和棉花。宋子文欲借棉麦借款首先建立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在此基础之上拉拢更多的政治力量,建立一个反对日本的“世界同盟”,在国际上为中国创造更多有利的空间。  罗斯福经过与宋子文的会谈,最终同意了借款。5月26日,宋子文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华盛顿签定了《棉麦借款合同》。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向美国财政善后公司借款5000万美元。其中4/5用于购买美棉,1/5用于购买美麦;麦款中至少应有40%用于购买面粉;年息5%;限还本总期五年;棉麦的海运业务应有半数以上由美国有关公司承办等。”[3](P411)7月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