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与治疗的临床研究

10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与治疗的临床研究

ID:24295673

大小:7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10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与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1页
10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与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2页
10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与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3页
10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与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10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与治疗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0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与治疗的临床研究曾斌景建军张云江(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四川绵阳621100)【中图分类号】R7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010-02【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规范化治疗对预后的IX别。方法2004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10例恶性黑色素瘤,采用光镜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学物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治疗方法均为手术加生物化疗治疗,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肿瘤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以皮肤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MB45及

2、S-100均为阳性,治疗后死亡4例.1例再次手术未见复发,余5例未见复发征象。结论恶性黑色素瘤少见,且发病隐袭,发生部位较广,组织结构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手术切除为主结合生物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较有效方法。【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治疗预后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或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恶性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因不清。现对我科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1资料与方法1.1研宄对象:2004年1月至201

3、1年12月,我院共收治10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均经我院病理确诊病理确诊的恶性黑色素瘤,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0—74岁,平均62岁。肿瘤部位:足部3例,直肠1例,肩部1例,胸壁1例,颈部1例,拇指1例,面部1例,小腿皮肤1例。根据AjCC(美国癌症联合会)分期标准临床分期:I-II期5例,III期2例,IV期3例。1.2方法:全部病理标木均10%的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对10例肿瘤进行Vimentin,HMB45,S-100标记,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3治疗:10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手术方法:肿瘤浸润深度小于2m

4、m者,切除范围离肿瘤边缘Icm即可,随着浸润深度增加适当扩人切除范围.深部可切除至脂肪层,侵犯骨质者可行小截指(趾),常规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作颈淋巴结清除,发生在下肢者应行腹股沟或骼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发生在直肠者应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发生于府部及胸壁的恶性黑色素瘤则分别行同侧腋窝清除术。术后所有患者均行生物化疗,方案为顺铂(PPD)lOOmg/m2,静脉滴注第1天,白介素-21800万U/m2,静脉滴注第1天到第6天,第17天到第21天,干扰素α-2b9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每3周重复,共6周期。2结果2.1手术标本肉眼检查:肿块

5、体积、最人4cm×2.5cm×1.5cm,最小lcm×lcm×0.5cm,为黑色、红棕色、蓝色或者黑褐色组织,表现为菜花样状、乳头样状及结节样状等,质地硬,边界不清,表面伴有破溃。2.2光镜观察:肿瘤细胞呈圆形、梭行、上皮样和多角形,其排列呈巢状、束状、不规则片状分布。瘤细胞以上皮样瘤细胞为主,瘤细胞多形性明显,10例患者中常可见到怪异形巨细胞或多核巨细胞,易见黑分裂像,核仁多明显增人,胞浆丰富,淡染,其中可含黑色素颗粒,瘤细胞闭内冇淋巴细胞散在浸润。10例患者中均见色素沉积。2.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HMB45及S-10

6、0均为阳性,其中8例患者Vimentin为阳性,2例为阴性。2.4随访:治疗后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吋间4一96月。死亡4例,分别于治疗后15个月、21个月、48个月及3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1例于术后6个月复发,再次行手术全切,术后给予生物化疗,术后随访60个月,未见复发,余5例未见复发征象。3讨论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的确切原因尚不背定,多数作者认为黑色素瘤的病因与人种(如白种人多、黄种人少)、家族遗传、长期暴露于tl光照射下、长期磨擦、不彻底的电灼或不正确的活检有关[1】。本文结果显示9例发生于皮肤,1例子发生于直肠,发生于皮肤者明显多见,本组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老年

7、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结构复杂多样,临床诊断闲难,容易误诊。因此,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诊断特别受到大家的重视。在形态学上更要注意与色素痣(痣细胞痣)、幼年性黑色素瘤、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及梭形细胞鳞癌等相鉴别,发生于皮肤含冇色素的恶黑诊断不难,但无色素性非皮肤原发的瘤体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确诊就比较困难,原因主要是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形态多样和免疫表型的变异,且该肿瘤预后与浸润深度和转移冇关。恶黑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局部淋巴结切除、化学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对于本组患者全部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给予化疗加免疫治疗,对于手术我们采用美国黑色素瘤联合委员会推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