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ID:24318361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_第1页
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_第2页
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_第3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袁树民黄大林韦晗宁乔永超陈建宏赵琰何玉林(通讯作者)(桂林医学院广丙桂林541004)【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388-02“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医学教育等学科教学的基础”。医药院校要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抓好实验教学,做到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目前,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足,表现在实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滞后于理论教学,限制了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对实验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为了落实学校13版培养方

2、案,配合考试中心的考试改革,2012年以来,微牛.物学教研室把“以创新教育为灵魂的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无论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建设,还是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始终坚持按照“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宗旨。我们全体教师和科研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和“一个统一”。微生物教研室经多次反复讨论,在临床、U腔和预防木科专业进行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转变教学观念,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理念

3、,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求的有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具体方案如下:一、转变观念、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观念、方式和手段上实现向素质教育、形象性理解和双向性的互动互学的转变。从而使抽象的微生物学知识兵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活跃课堂气氛,淡化教育痕迹,提高教学效果。二、实验教学分“三步走”的指导原则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提出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分“三步走”的指导原则,开设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由“理论验证性”向“科学研究性”实验的转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4、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赢得了同学们的高度评价和欢迎。三、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增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删除一些陈旧的、毫无意义的实验项B,增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使实验内容保持先进性。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有机的引入实验教学之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验室条件,设计几类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选择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作成PPT报告并讨论,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四、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严

5、把入口关,提高学历或职称的起点。通过岗前培训、集体备课、继续医学教育以提高教学水平,同吋不断提高外语水平,适当实施“双语教学”,全面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自身素质,使之成为创新型的教师。五、调整考核方式改革笔试作为唯一考核的传统方法,采用综合评定的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实验考试、实验报告、平吋表现等。总的目标是:在试卷中加大分析思考题和横向纵向联系的综合归纳题的比重,减少单纯死记硬背试题,客观的对学生能力作出评判,实现从理论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变,使考试成绩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五个转变”和“一个统一”:①教学观念:由“专业教育”

6、向“素质教育”的转变;②教学手段.•由“单向性传授”向“双向性互动”的转变;①教学方式:由“抽象性讲解”向“形象性理解”的转变;②实验教学:由“理论验证性”向“科学研究性”的转变;③课程内容:由“基础课”向“精品课”的转变;④把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教学、科研人才。参考文献[1】刘维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3):178-179.[2]严华,李国才,陈红菊.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12):957-959.[3】胡小君.新

7、型信息教学体系在高校创新教育平台中的支撑作用分析,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教研宄,2008(6):97-99.[4】刘蒙壮,文秋林.创新教育与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65—667.[5]李明,申晓冬,胡晓梅,等.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提升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微生物学通报,2011,38(5):774—778.[6】许青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之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1(11):175-176.[7】陈琳,张锡林,王英,等.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

8、,10(2):198—201.[8]池云,于衡.关于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