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救护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救护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ID:24328687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救护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_第1页
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救护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_第2页
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救护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_第3页
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救护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救护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救护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赖碧莹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无缝隙衔接救护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院内救护流程,观察组采用自制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无缝隙衔接救护流程,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评估时间、心电图诊断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救护总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院前与院内无缝隙衔接急救流程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起关

2、键作用。.jyqkin(接通氧气),2min(完成血压血氧检测),3min(开通静脉通路、采集血液标本),5min(连接心电图、动态判定)。定人:由医师组织,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实施抢救。定岗定责:责任护士连接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初步辨别,及时报告病情变化,准备心电监护除颤仪。明确诊断后,准确执行医嘱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协调救护部门工作,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辅助护士迅速为患者舒适体位、连接氧气、血压血氧监测、取左上肢静脉留置针开通静脉通道,留取血标本,遵医嘱静脉输液治疗。在心肺复苏时,责任护士执行胸外按压、心电监护、电

3、除颤;急诊医师负责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连接按压泵;辅助护士负责监测血压血氧、开通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等。(4)转运交接。建立转运交接程序,由医师制订治疗方案,立即通知介入医师和护士,5min内介入医师到达抢救室检查,做好术前谈话并签写手术同意书。转运前,责任护士再次进行全面评估,接好氧气枕,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填写转运交接单及护理记录单。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共同护送患者至心血管导管室,确保患者安全到达。1.3观察指标救护时间:出诊到达时间、评估时间(患者入院到初步诊断时间),心电图诊断时间(患者入院到打印出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患者入

4、院到标本送至检验室时间),救护总时间(患者入院到转运离开时间)。救护效果:评定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或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症状和体征部分缓解或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或心功能改善不明显。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或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果2.1两组患者救护时间比较(表1)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表2)3讨论3.1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无缝隙衔接急救流程缩短心肌梗死患者救

5、护时间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诊到达时间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评估时间、心电图诊断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救护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突发疾病患者获得及时院前急救和有效院内抢救可以减少致残率,提升救治成功率[3]。观察组在第一时间即采用给予现场指导,在转运途中预先联系急诊、辅助检查及心血管科室,创建了现场指导、现场施救、预报相关科室、院内延续治疗的无缝隙衔接急救流程,优化了心肌梗死一体化救治体系[4],最大程度上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监护、转运等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救护时间,争取抢救时间,为患者创造更多的救治机会。3.2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

6、无缝隙衔接急救流程改善心肌梗死患者救护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疏通闭塞的血管,可实现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5],如在发病6h内进行溶栓和冠状动脉介入术等血运重建,可将死亡率降低至5%~6%,而在发病1h内疏通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可降至1.2%[6]。在急救车入院时作出快速反应,避免等待接诊时间,快速进行病情评估,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入院后采取“四定”抢救模式,使救护过程摆脱个人能力的局限转变为分工有序的集体协作,急救护士依照分工主动进行抢救,与医师救治同步,将重点救护操作科学组合,同时量化每项操作所需时间,使多种救护操作同时实

7、施。对转运交接流程进行优化,要求急诊护士及心血管专科医师共同护送,既确保转运交接安全,又便于科室之间的协调,减少差错的发生。表2结果显示,救治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运用无缝隙衔接急救流程可以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护程序规范[7],提高AMI急诊救护的时间观念,使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综上所述,院前与院内无缝隙衔接急救流程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和改善预后起关键作用,而且整个救护过程科室之间密切配合,从而保证对患者及时准确有效救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