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宋明理学3

高中历史教案:宋明理学3

ID:24335890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高中历史教案:宋明理学3_第1页
高中历史教案:宋明理学3_第2页
高中历史教案:宋明理学3_第3页
高中历史教案:宋明理学3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案:宋明理学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教案:宋明理学3  思想因素: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①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②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了解另一个思想派别----陆王心学  展示四:陆王心学代表人物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图像及介绍,并让学生找出两人的思想观点  陆九渊---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即理也”,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去寻找,求理的方法是内心反省。  王阳明---①心外无

2、物,心外无理”。②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修养的关键在于克服私欲,“致良知”,人人皆可成为圣贤。  ③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探究:王阳明心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明中期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统治陷入危机。  ②王阳明认为: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封建统治。  上面就是陆九渊和王阳明的主要观点,请大家归纳一下心学的主要特征。归纳完毕,请大家用一句话表述。  9组抢答: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求理的方法是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教师:正确,加十分。那么我们再回忆一下,理学的主要特征。  

3、8组:理学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通过外在学习,明道德之善,克服私欲。  教师:回答完全正确,  展示五:观点·争鸣:《宋明理学的利弊》  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清人戴震曾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

4、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既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地方。你如何认为呢?可以各抒己见。  思路引领: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5、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利轻义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各组回答问题情况进行反馈,表扬优秀的前三名,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励学

6、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本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宋明理学,那么,儒家思想是如何继续发展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明末清初的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如何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分析评价。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