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

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

ID:24354806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_第1页
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_第2页
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卫生院266721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支气管哮喘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性反应,可引起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反复发作[1]。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木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过敏、感染及药物有关,治疗时间长,发作频繁,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2]。哮喘虽不能根治,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及护理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2、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12〜70岁,平均40.93岁,哮喘病程5-28年。全部病例符合2008年中平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3]。2护理2.1环境和体位有明确过敏原者应尽快脱离,将患者安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为20〜22°C,湿度为50%〜70%。哮喘患者宜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因仰卧位可造成进行性气体受阻。取强迫华位时,尽量给予患者相对舒服的支撑物。2.2氧疗护理:根据病情采用鼻导管或面

3、罩吸氧,立即给予40-50%高流量氧气湿化吸入。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及时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氧流量,如有二氧化碳潴留,应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2.3密切观察病情:了解病人呼吸的频率.、深度、类型及呼吸网难程度。重度哮喘病人每隔10—20分钟,测量血压、脉膊、呼吸1次;观察痰液的色、量及粘稠度,咳嗽的能力和方法。指导病人作缓慢的深呼吸,并给予鼻导管低流量氧气吸入。哮喘常在夜间发作,夜班护士应加强巡视与观察。[4】如发现病人胸部发紧、呼吸不畅、喉部发痒、咳嗽等症状应及吋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2.4协助排痰:指导患者咳嗽吋坐起

4、,身体前倾,尽量将痰咯出。痰液黏稠吋多饮水,每日进液量至少为1500ml,或使用蒸气吸入,或遵医嘱给予祛痰药物,并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2.5药物护理训练病人正确使用气雾剂,讲解药物装置方法、用药目的、吸药技巧及注意事项,要求病人能熟练掌握使用,特别强调吸入药物后应漱U,以防U腔真菌感染。2.6饮食护理重症哮喘发作期间,营养消耗多,患者体内水分、蛋白质等大量丢失,应在发作缓解后,给与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补充水分,多吃水果和蔬菜,若是可能找出与哮喘发作有关的食物,如牛奶、鱼、虾、蟹、蛋类等,应避免食用。戒洒

5、、戒烟。2.7心理护理心理应激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而哮喘发作的喘憋、紧张、焦虑、恐惧又可刺激患者产生心理应激,因此,需多安慰,鼓励患者,解释病情,耐心疏导,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安全感。3健康指导3.1熟悉哮喘先兆征像和急诊就诊指征先兆征象如咳嗽、胸闷、咽痒、流泪、流涕、连续打喷嚏等;急诊就诊指征:甲床和口唇发绀,呼吸、行走和说话困难,颈部肋间隙凹陷,鼻翼扇动,应用药物控制哮喘无效或者加重。3.2消除盲S乐观心理,重视复发诱因①气候因素:冷空气和气压高地变化均可诱发哮喘;②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应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

6、接触;③精神因素:情绪激动、恐惧、紧张、愤怒等也可诱发哮喘;④运动和换气过度:运动可诱发气道炎性反应,从而导致哮喘发作,但适当进行慢跑、游泳、体操等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参考文献:[1]王莲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1,6(4):228-229.[2]顾凯娟.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224-225.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病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