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ID:24361143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1页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2页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3页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95-02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美育通常也称为审美教育或是美感教育,把审美活动变为自觉的教育过程,就是美育。  从施教育方面说,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导者。  美育凭借美体身的情感体验,凭着自身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爱好,渴求和向往美。然而,审美并不是自发的,尤其是由于小学生学识、经验、阅历等方面的欠缺,其审美能力较低,这就需要教师揭示语文学科潜在的多种形

2、态的美,引导学生自觉地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自然景观的描写,给学生带来了众多的审美情趣与享受,可以从自然景物的形、色、音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体验。如《海上日出》,可以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山雨》使人领略到著名散文大师赵丽宏笔下那如诗如画的景色;《阿里山的云雾》可以使人领略台湾宝岛的风光。4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蕴涵了众多的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为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儿童天性爱美、但小学生的有意注能力较差,其有意注意时间也较短;况且文学作品与其他形式艺术不同,它的美体身

3、具有抽象性。因此,仅以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往往难以让学生感知美、领悟美。语文老师知如果能在教学中创造设审美的情境,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充满激情地进行教学,就容易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的热情。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利用这些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或是展示美的画面,或是播放动听的乐曲,或是生动形象的表演,或是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子就将学生的熏陶,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确定了基调。  小学语文教学美育的直接其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基本的审美能力(包活感受力、鉴赏力、创早力),其途径方法主要为:吟咏诵读,品位作品的语言美。  朗

4、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它的利于学生深入品味文字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朱自清先生说过“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可见,朗读能够把作者的语言生动地“复现”为听得到的动人话语,它具有移情的作用,能激发美感。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文本,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用形象化的语言去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唤起学生的审美经验和审美需要,调动积极性的联想与丰富的想象,“入境动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文中的情感和美的内涵。此外,在作文教学中也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

5、生的想象力。黑格尔认为:“对于艺术家来说,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弥补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的缺陷,丰富事物的内涵,赋予形象极大的审美价值,创造出形象生动,情真意切的艺术世界。4  审美能力是人认识审美对象的能力,它包括完善的人化的感官、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在审美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要培养观察能力,促进感官完善。审美活动首先是通过人的感官来进行的,但仅有天生的生理机能的感官,并不能感受到美。人的作为审美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欣赏大自然的

6、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合种艺术的美,都离不开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其次,要适当背诵一些好诗作文。  审美情趣指的是审美上的格调和趣味。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文化教养等不同,这些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赞颂了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判断了落后和丑陋的东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活动时,勿忘“教书育人”,要及时引导他们鉴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帮助他们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其主要方法是有:  一是

7、让学生多听健康的童话、故事。在诸多文学式中,儿童对内容生动形象、语言通俗易懂的童话和故事最感兴趣,这是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  二是运用对比方法,提高鉴赏水平。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同时出现一美一丑两种事物或现象。教师应抓住它们的不同点进行区别比较,使学生懂得美与丑的本质各在哪里,并鼓励、引导他们从真向善。日积月累,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向着美的情趣向着美的方向发展。  实施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语文老师应尽的责任。王国维先生在《论教育之宗旨》告戒我们:“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展,以达完美之城,一面有为德与

8、智之手段”4。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在对学生语文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下一番工夫,要力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