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ID:2436353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启示_第1页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启示_第2页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启示_第3页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启示_第4页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农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前正向着农业的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大步前进,并始终保持着全国农业生产的排头兵和领头羊的地位。潍坊农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经验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关键词:改革开放;潍坊农业;农业产业化1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农业的发展历程  1.1起步阶段(1978年-1992年)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潍坊农业的起步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开了长期束缚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彻底改变了农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大

2、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供应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供应短缺变成了供应充足。通过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潍坊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村经济蓬勃兴旺,全区农业总产值1981年突破20亿元大关,1984年突破30亿元大关,1985年达到33.7亿元,比1978年的16.6亿元净增17.1亿元,增长103%,平均每年递增11.1%。  1.2攻坚阶段(1986年—1999年)  1993年初,潍坊率先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

3、经营”的农业发展新战略,对其他各主导产业也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如农工商、林工商、牧工商、渔工商、商粮供相结合等,从而构成了农业产业化思路的雏形。更有意义的是,1994年,山东省委把实施农业产业化写进1号文件,全省迅速掀起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热潮。  1.3升级阶段(2000年至今)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贸易壁垒逐步从关税转向食品安全等领域,促使潍坊农业加快了向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这一时期,潍坊把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放在调优、调高、调外上,大力推广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积极发展优

4、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  2潍坊农业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潍坊农业发展整个过程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经验值得推广。  2.1市场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  农产品走向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8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因为流通不畅而造成的“菜贱伤农”的事件,造成这种大起大落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市场培育滞后,从而导致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大市场的矛盾,农村商品量迅速扩大与流通不畅的矛盾,农村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扩大与劳务、资金、技

5、术等生产要素长期滞结的矛盾。  2.2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是农业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可以实现经营成本下降,收益上升,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2.3龙头企业是实现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关键环节  龙头加工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处在农业产业化的中间环节,抓好了龙头企业,就抓住了关键。龙头企业与广大分散的农户通过经济纽带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系,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市

6、场化、集约化经营,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和集中化水平,同时也把先进的科技带到农业领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整体利益。  2.4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获得合理的利益分配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这种组织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的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了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了交易成本,保护了农民利益,满足了农民的多种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