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评价标准之我见

一堂好课评价标准之我见

ID:24365101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上传者:U-991
一堂好课评价标准之我见_第1页
一堂好课评价标准之我见_第2页
一堂好课评价标准之我见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堂好课评价标准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一堂好课评价标准之我见委火生江丙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中学331409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括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实践性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性以及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等方面。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新课标师生互动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发展,知识只不过是载体而己。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也并不意味着是对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学的全盘否定,只不过是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笔者认为,一堂好课,无论是用何种教学载体(多媒体或普通教学工具),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理念层面看1.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1)自主学习的程度。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與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2)合作学习的效度。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否则就没有探究价值,或无法探宄。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一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之上的,有一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我们强调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3)探究学习的深度。从木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 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探究活动。我们认为,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宄有深度。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有一点体现得好,就是一节好课。二、从操作层面看1.主要看学生能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1)联系阅读。阅读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是否进行了阅读,而且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0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2)主动问答。“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冋答问题。学生学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学中自主的程度,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指导,确定学的0标,然后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导演角色,学生就似众多演员。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学4内容去尽情地想象发挥,而不是根据教师在课前的设想牵着学生的鼻子走。(3)自主讨论。讨论,指的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自评互判。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0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 即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以上四个环节,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要做到的,但只要•一个环节做得好,就是一节好课。1.次要看教师是否真正做到了对教学思想的开放。一堂好课,同样也体现于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开放。它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S标是开放的。S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2)教学内容是开放的。要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数学题B也不是单一的解决数学问题了,它具有各科的综合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体现了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冋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说明学生的探究奋深度。这才是使“学生充满问题”的教学新理念。(3)教学结尾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吋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A)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参考文献[1】高慧“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儿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5(1)。[2】舒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2)。[3】孙启武教师互动行为研究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02(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