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ID:24413456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_第1页
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_第2页
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_第3页
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析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并制定出的有效改善术后发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7月来我院确诊为创伤骨科病人并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41例,其中88例患者出现术后发热,将术后发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根据观察组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  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的内容有: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每两小时给患者

2、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注意患者保暖,定时开窗通气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叮嘱患者应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可用物理降温法帮助患者降温,用温热适度、湿度适宜的毛巾擦拭患者的腋窝、肘窝、腹骨窝等位置[2]。  根据观察组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护理内容为:  (1)手术反应发热:手术反应发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为手术后感染引发,一种为非感染性发热。对于非感染性发热的患者会持续出现低温,体温在度左右,大约三四天就会好转。在护理过程中,患者不需要接受药物降温,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即可;若是感染性发热则需要寻找感染原因,配合主治医生进行药物治疗,护理人员

3、需严格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保证患者的意识清楚;  (2)留置导尿管引起:在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可能因为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或更换引流袋时导致导尿管固定不妥当,从而引发感冒;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更换导尿管,在操作之前给患者做好足够的心理建设,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局部麻醉,防止患者因紧张而引发在此感染发热;重视导尿管的外部固定,在大腿根部下方10厘米左右处可用交代进行固定;  (3)切口引流发热:切口引流发热的主要是因为细菌从引流管进入伤口而引起的发热,通常患者的体温在38℃~42℃;护理人员要重新更换干净的引流管,在引流管下方1~2厘米处用胶带固定,避免引流管回流引发感染

4、发热;注意检测引流管中的液体性状,留置引流管的时间不应该超过两天;  (4)便秘引发发热:创伤骨科患者在手术后一般需要1~3天的卧床休息,肠道蠕动就变得缓慢,而手术后的疼痛及患者的心理压力也会引发肠道便秘的情况出现,因体内的毒素无法排除所引发发热;手术后可适当延长患者禁食的时间,帮助并指导患者每天做增强负腹压的训练,叮嘱并监督患者禁食油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为主;帮助并指导患者每日晚上顺时针的按摩腹部,增加肠道蠕动;若情况严重者,可以使用药物;  (5)贫血发热:贫血发热主要是因为患者失血过多而未能及时输血而引发,因此医护人员只需要及时给患者输血即可;若患者身上

5、没有创伤面较大的伤口,医护人员则需要通过检验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的情况来判断患者是否手术贫血引发发热;  (6)药物发热:药物发热是因为患者对药物敏感所引起的,通常患者的体温会持续在39℃左右,在接受药物静脉注射后的1~2小时内出现发热症状;医护人员只需停药即可,患者的体温就会自行恢复[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前后的体温变化情况。  统计学意义  应用spss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

6、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表1.  3.讨论  创伤骨科术后发热不仅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也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患者术后发热的原因,针对其发热原因进行有目的的护理;告诉患者发热的原因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如此才能有效提升术后发热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本院认为根据患者的发热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发热情况,控制患者的体温,提升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

7、推广及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