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牙龈下根折的牵引修复治疗

上前牙龈下根折的牵引修复治疗

ID:24443688

大小:69.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上前牙龈下根折的牵引修复治疗_第1页
上前牙龈下根折的牵引修复治疗_第2页
上前牙龈下根折的牵引修复治疗_第3页
上前牙龈下根折的牵引修复治疗_第4页
资源描述:

《上前牙龈下根折的牵引修复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前牙龈下根折的牵引修复治疗张二改(内蒙古头市东河区医院014040)【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177-02临床常遇到一些患者因外伤造成上前牙牙齿根部冠1/3或近冠部折断,以往的治疗一般是拔除根折牙后进行修复,而为了达到美观和功能的较好恢复,一般多采用金属烤瓷桥修复,但由于一些患者不愿拔除残留牙根且不愿过多的牙体制备,所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留牙根来进行修复,这是U腔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笔者根据正畸学原理[1]采用牙根牵引术,将根折后的残留牙根切向牵引、固定,然后采用根桩

2、和和金属烤瓷联冠修复,这样即提高了根折牙的保存率,乂最大限度地恢复了美观与功能,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5例龈下根折牙均为上前牙,其中上中切牙15颗,侧切牙10颗,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根折线多为近远中向、唇舌向不规整,其中断面多斜向腭侧,断面腭侧较近根尖,釆用龈下牙根向牵引到位后,固定保持3〜5个月,待根尖区牙槽骨愈合,在一侧邻牙制备,采用根桩加金属烤瓷联冠恢复外形,治疗完成后观察半年,根折牙无松动,咀嚼功能正常,患者无不适感,较好地恢复了美观与功能。1.2适应症的选择根上1/3处折

3、断,断面在龈下不超过3mm,牙根发育己完成,根尖或牙周无明显病变或病变己治愈,牙根无松动且牙根无变异,其长度支队牵引后露出牙龈的长度2〜3mm后应不短于该牙牙冠的长度。1.3方法1.3.1首先对根折牙摄牙片,了解牙体、牙周及根尖周状况,如符合适应症则进行根管治疗,彻底完善的根管治疗完成后观察二周复诊。1.3.2安置牵引钩:用0.8mm的不锈钢一端弯成钩状,另一端打磨刻痕后稍加热插入己充填在根管内的牙胶中至根尖1/3,然后用磷酸锌封闭洞U。1.3.3制作横杠支抗:采用复合树脂酸蚀技术将1.0mm不锈钢丝变成凸形,两端锤扁后粘接在根折牙两侧的

4、基牙唇面上(两侧基牙数0为牵引牙根数0的3〜4倍),使之横过根折牙断面中间,并与断根的长轴垂直,不要偏向唇侧或舌侧,以免牙根牵引吋侧向移位。横杠和拉钩之间至少有4〜5mm的距离,横杠在断根的中央部根冠向稍凸向根方,以利于放置橡皮圈牵引时,橡皮圈不会移位。松紧度皮圈,每周复诊一至两次,调节橡皮圈拉力见图11.3.4牵引:在牵引钩与横杠中央部之间放置正畸用橡皮圈,调节选择使牵引力比一般正畸力稍小,为0.5牛顿左右即可,牵引期隔日更换橡1.3.5固定保持并制作临吋义齿:当牵引的牙根切向露出2〜3mm后取下橡皮圈,改用0.25mm细钢线结扎,防止

5、牙根向根向退缩(见图2),然后选用成品牙面,用复合树脂酸蚀技术将其粘接在缺隙处及两侧邻牙的近中邻面,作为固定保持期间的临吋修复。1.3.6根桩及金属烤瓷联冠修复:需固定保持3〜5个月后,待根尖区牙槽骨恢复愈合后,即可去除临时修复体及所有牵引装置,并在一侧邻牙制备,采用根管桩加金属烤瓷联冠修复技术。最大限度地恢复了美观与功能。2讨论2.1本文是正畸学原理在临床中应用,采用本文方法吋,首先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的选择,否则影响疗效。2.2对低位根折牙一定要进行彻底完善的根管治疗。如对根尖孔尚未完全形成的年轻恒牙,要先行根尖诱导术,待根尖孔形成后

6、再行桶管充填。2.3作为牵引支抗的横杠在安放时要严格按要求进行,且根折牙两侧支抗牙数目应至少是牵引牙根数目的3〜4倍,以保证支抗牙穂固与被牵引牙根垂直向伸出移动。2.4橡皮圈的牵引力大小要控制在0.5牛顿左右,如果牵引力过大,容易引起牙根松动,产生牙根吸收,所以不能为了缩短疗程而加大牵引力,否则欲速则不达。2.5在固定保持期间,应避免用义齿咀嚼切割坚硬食物,以免影响根尖部牙槽骨的愈合。固定保持期为3〜5个月,因为伸高移动牙牙周膜以牵拉改变为主,苏冋弹力较大,所以保持期较长。2.6由于根折断面在龈下2〜3mm的患牙、残留牙根相对较短,而金属

7、烤瓷牙强度较高,金属烤瓷冠修复后牙根承受的应力较人,所以应在一侧邻牙制备,采用金属烤瓷联冠修复以分散应力及增强固位。对部分尽量不想备牙的患者,可采取在双侧邻牙舌面制作金属网眼状粘接翼极,与金属烤瓷冠协调固位及分散应力。2.7评价:本文25例龈下牵引后保存修复,临床观察半年,牙根无松动,咀嚼功能正常,患者无不适感。说明采用本文方法对龈下牙根进行牵引修复治疗,只要适应症选择合适,患者表示满意,在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但由于观察吋间较短,对根尖部牙周膜的愈合情况以及根尖周牙槽骨骨小粱的致密程度等远期疗效观察尚待今后在临床屮进一步追踪。参考文献[1

8、】岳松龄.关于牙本质过敏症,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1;(1):62.[2】张举之,主编.!_!腔内科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8-111.[3】韩吉书,等.Gluma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