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导学案

《离骚》导学案

ID:24456766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离骚》导学案_第1页
《离骚》导学案_第2页
《离骚》导学案_第3页
《离骚》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离骚》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离骚》导学案编写人:毛儒仙审核人:高一语文组编写时间:2014.12.08班级:________组别:________姓名:_________完成等级:更正等级:【学习目标】  2.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学习方法】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语言与屈原的高大情操。【知识链接】1、屈原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名平,

2、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2、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

3、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3、《

4、离骚》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文学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学习过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修姱()侘傺()揽

5、茝()蕙纕()芰荷()溘死()攘诟()谣诼()2.一首诗是一个心灵活的雕塑。“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请在诵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领悟,深情并茂的吟咏,传达出你所理解的诗歌中蕴含的感情。3.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兮”,却“謇朝谇而夕替”,有哪几个原因(用原文回答并进行原因提炼)?4.屈原用什么态度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原文回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5.《离骚》多用比兴手法,正如东汉王逸所说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请从诗句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寓意。【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吊屈原赋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

6、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

7、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于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