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同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些感悟

对幼儿同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些感悟

ID:2448301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对幼儿同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些感悟_第1页
对幼儿同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些感悟_第2页
对幼儿同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些感悟_第3页
对幼儿同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些感悟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幼儿同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些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幼儿同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些感悟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熊峰摘要著名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非常强调教学方案的弹性和幼儿园课程的生成。瑞吉欧教育中的课程取材来自幼儿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共建,课程注重过程的设计而非活动前的设计。由于科学活动需要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获得感悟和发现,因而某些科学教育活动常常伴随着手工制作的环节,教师要对这些环节加强探索与监督。..关键词科学活动学前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获得对周围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和经验的重要途径。由于科学教育活动特有的操作性和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幼儿教师

2、常常需要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经验的增长和科学的认知。材料的选择与准备对科学教育活动的成效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数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和反思,总结以下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一、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提供科学教育的主题著名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非常强调教学方案的弹性和幼儿园课程的生成。瑞吉欧教育中的课程取材来自幼儿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共建,课程注重过程的设计而非活动前的设计。这一点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教师选择什么样的科学探究主题,如何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科学活动设计等诸多问题离不开幼儿的参与。

3、例如,大班科学活动“神奇一线”的主题就是我在一次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偶然发现的。我经常组织班上幼儿在户外玩“跳纸筒”的体育游戏,孩子们对粗长的硬纸筒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拿它当“望远镜”,有的孩子拿它当“火箭筒”,也有的孩子拿它当“传声筒”,简单的一个硬纸筒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极富象征性的各种不同事物。我敏锐地抓住了孩子们将纸筒当“传声筒”这一兴趣点,并陪他们一起玩传声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展和延伸,最终形成了“神奇一线”这个有关声音传播的科学主题活动。幼儿最初的探究行为是由好奇心引发的,并且这种探究行为具有明显的自发反应性,

4、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如果幼儿这种自发的探究行为没有得到教师及时的支持和引导,孩子的兴趣和行为很快便会从生活中一闪而逝。二、侧重科学活动的探究性而非制作性由于科学活动需要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获得感悟和发现,因而某些科学教育活动常常伴随着手工制作的环节。例如,当我在课堂上组织“神奇一线”这个有关声音传播的科学主题活动时,就需要制作“土”。我将“土”的制作过程详细地向幼儿展示了一遍,并在某些关键的制作环节(比如穿孔、打结)上反复地向幼儿展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技巧。由于制作“”的环节在我设计的整个科学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占很大分量

5、,而且制作“”只是为了能让孩子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好地去探究声音传播的奥秘,探究活动才是我这次科学教育活动的侧重点。然而,事与愿违,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材料制作“”的时候,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到来。虽然大班的孩子在穿孔、打结这种精细动作的发展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有部分孩子精细动作发展较慢,无法顺利地制作“”,因而表现出焦虑不安和兴趣丧失。这次有些失败的科学教育活动让我明白了探究活动和制作活动尽量不要放在一起,否则就会本末倒置,重点偏移。科学活动应该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而非制作,我们可以事先为孩子制作好科学

6、活动所需要的教学用具,也可以在活动之后专门为孩子准备一节手工制作课,这样既能保证科学活动的探究核心,也能延续孩子们对这一主题的兴趣。三、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错误”例如,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平衡”就是让幼儿通过将牙签穿过两个大小一样的吸管来获得对平衡这一概念的认识。这个活动的重难点体现在牙签一定要穿过两根吸管的相同部位。在操作活动中,有些幼儿没有把握住这个要点,牙签在两根吸管上的穿透位置不一致,结果导致吸管无法获得平衡。对于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我并没有直接指出,也没有责备。我给他们提供了橡皮泥球,让孩

7、子们通过这些橡皮泥球的帮助,想办法使不平衡的吸管重新获得平衡。通过反复的尝试和检验,这些原本没有获得平衡的孩子最后在橡皮泥球的帮助下也取得了平衡的成功。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出现“错误”反而能让孩子从另一个更深的层面上去理解科学知识。就像平衡活动一样,操作中的“错误”让孩子们理解了平衡至少不是由一个因素所引起的。因此,教师应当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因为这些“错误”的背后也许隐藏着更深一层次的科学知识,如果抓住了这些“错误”并及时给予孩子支持和指导,那对孩子科学知识的发展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推

8、动和促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