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高效课堂的“第三只眼”

反思:高效课堂的“第三只眼”

ID:24505191

大小:58.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反思:高效课堂的“第三只眼”_第1页
反思:高效课堂的“第三只眼”_第2页
反思:高效课堂的“第三只眼”_第3页
资源描述:

《反思:高效课堂的“第三只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思:高效课堂的“第三只眼山东省荣成市第十四中学264313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广大教师见仁见智,但大多空有一腔热情,课堂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往往一直徘徊在低水平、收效甚微的状态。究其原因,在于重“教”不重“研”,“教”而不“思”,理念无法内化为行为,高效课堂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狭仄,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也显得苍白无力。那么,如何用自己的理念去反思他人的课堂,然后反刍于自己的教学,完成由“教书匠”走向“研究者”的嬗变呢?下面,我以木校一节数学常态课《圆周角》为例,以一己之思,换百家争鸣,收反思与高效互相助推之效。导学一:获取概念。创设情境(足球射门的张角),让学生在圆上画出这些张角,自行归

2、纳这些张角的特征,得出圆周角定义。(过程略)反思1:定义是思维的起点,是一切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的生长点和生发点。获取定义的最好方式是将定义模型置于鲜活的生活情境之中,从“为什么引入”、“怎样定义”、“定义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获取。这种从直接经验发源获取的定义更接近新知的内核,更容易成为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的生长点和迁移点。导学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提供的圆中画出不同类的圆周角,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测量、猜想、验证,得出圆周角定理。片断一:请同学们边动手操作边思考下面的问题。(1)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有几个?那么,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又有几个呢?(2)这些圆周角可以分为几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3、?(3)类比圆心角定理的得出,请你猜测一下圆周角定理的概述。(4)你能想法证明你的猜想吗?反思2:本节问题驱动采用“连珠问”,后问紧扣前问,层层递进。这种“层次化、立体化”的问题,不仅循序渐进地展示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且成功引爆了学生思维的小宇宙,犹如“龙门三叠浪”将思维推向深入和高潮。这是本节的亮点之一,让我震撼又受教。片断二: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先从哪个图形开始证明好呢?生(异U同声):从第1个图形(即有一条边是直径的圆周角)。师:是的,我们在研究一个问题时,常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学生在探宄第2种(圆周角的两边在圆心两侧)和第3种(圆周角的两边在圆心同侧)吋,出现了一

4、些小“意外”一一加辅助线“跑题”,偷换了要研究的圆周角。教师提醒寻找失败的原因,从而顺利解决问题。(过程略)师:在证明的过程中,我们砬用了很多的数学思想:把图形分情况证明,这是分类思想的运用;选择证明的顺序,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而图2、图3的证明,则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你们看,你们也接近大师了。(学生大笑)反思3:数学思想是“道”,“道”虽时吋“在线”,却常常“隐身”不现,要“善假于物”才能自明。本节授课教师让我领悟:数学思想接通地气的最好方法是滲透,在具体的应用中化“虚”为“实”、变抽象为有形,而不是提纲挈领地“告诉”。导学三:知识梳理。学生得出圆周角定理及圆周角的两个推

5、论。师:在以往的学习中,有很多同学喜欢边证定理边用。这样效率太低,只要记得直接应用就好。反思4:以我已有的经验,这种叮咛收效甚微。那么该如何纠正呢?一一“打比喻”。当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解释不清时,“打比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比如此吋,我会这样“比喻”: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若想砍柴,先要准备什么工具?(学生:制作镰刀。)那以后是不是每次都要先制作再砍柴?学生轻松悟得:定理是“器”,应用是“事”;“器”一旦成,可以一次次直接应用于“事”。导学四:学以致用。这组练习中有三个小练习。练习一,已知圆周角的度数,求冋弧所对圆心角度数。练>』二,找出圆内接四边形对角线把4

6、个内角分成的8个角中相等的角。练>]三是一道有关圆心角和圆周角的证明题(题略)。反思5:因为吋间的关系,练4三没有当堂完成。建议删掉练习一、练习三,抓住练3二进行“合纵连横”深挖掘:在学生找出相等的角后,继续变式:①若己知AB=BC,那么图中最多可找到几对相等的角?你是如何找到的?②己知一角的度数,你可以得出哪些圆周角的度数?……让学生谙熟“顺弧找角、由角找弧再冋到角”的技巧。学习新知,“广积粮”远不如“深挖洞”一一抓住一个思维的停靠点,合理进行条件变换、结论探索、逆向思维、图形变化等发散,紧扣0标却又不唯目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通法。反思6:就本节导学案的使用来看,导学案切

7、忌设计得密不透风,要不断地给它“瘦身”、“留白”,重视和放大每个学生的自学体验和个人所悟,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自由。一节课反思什么,怎么反思,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反思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与走向,还是有可供参考的样本。没有反思的课堂是孤独的,也是无助的;只有反思才能帮助我们遴选和“淘金”,找到“冋家的路”一一超越自我和超越课堂。因此,反思是搭载教师到达那个叫“高效”河岸的摆渡,更是教师自我观察、研究、成长最养人的“第三只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