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观察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观察

ID:24509084

大小:71.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观察_第1页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观察_第2页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观察_第3页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观察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医院461000【摘要】目的:评价帕罗丙汀合并认知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7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帕罗丙汀合并认知疗法,对照组只给予帕罗丙汀治疗。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丫-BOCS)定期评定疗效。疗程6个月。结果:在治疗第1、2、4、6个月末,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对强迫行为疗效更好,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o结论:帕罗丙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效果优于单独用帕罗丙汀治疗。【关键词】帕罗丙汀;认知疗法;强迫症强迫症多发病于青

2、春期,是一种难以治疗而预后较差的精神疾病,致残率较高。54%〜61%的病例逐渐发展,24%〜33%呈波动病程,11%〜14%有完全缓解的间歇期;常有中度及重度社会功能障碍[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太清楚,其治疗一直是精神科比较棘手的问题。有文献报道[2],认知疗法可治疗强迫症,但疗效也不满意。木文则采用认知疗法合并帕罗丙汀治疗强迫症,以探讨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2)Yale-Brown

3、强迫量表(Y-BOCSS)总分≥16分;(3)排除脑器质性病变,严重躯体疾病,酒精及药物依赖,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及其它精神疾病者。井57例,其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18〜64岁,平均(37.37±9.67)岁,病程2〜41年、平均(18.65±8.37)年。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对照组28例,男14例,女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2方法1.2.1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20〜60mg/d,平均(41.67&pl

4、usmn;12.38)mg/d,合并系统的认知疗法。对照组只给予帕罗西汀20〜60mg/d,平均(42.47±13.36)mg/d治疗。两组用药剂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程6个月。1.2.2认知疗法治疗组加入认知疗法。该疗法在遵循认知行为疗法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施行。开展一对一合作式交流,开始治疗阶段,要求每周会晤1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1个月后,视病情变化每月会晤1〜2次。①理性思维训练。找出病态信念,不急于否定。假设其观点正确,促使患者进行验证。②理性情绪疗法。通过探讨与患者有关的生活事件一认知一情绪之间的关系,发现苏不合理信念的来

5、源和产生原因,通过认知矫正使苏建立新的正确信念,从而纠正不良情绪,重塑自信心。③行为训练。主要是鼓励患者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纠正的行为措施,通过参加实践否定不合理认知成分。④思维日记。每次会晤,患者要谈出领悟经过及行为治疗实践的体会,并有书面纪录。⑤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不仅在于促进患者个体行为的改变,而II在于促进患者寻求社会(主要是家庭)的全面支持。着重了解其自动思维、潜在的功能失调性以及假设和复杂的负性思维模式,并找出其不现实、不合逻辑的一面,通过深入的心理互动和实践,以现实的较强适应能力的认知方式,代替不正确或扭曲的认知,力求改善其心理和行为[3]。1.2.

6、3疗效评定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6个月末各评定丫-BOCSl次,以丫-BOCS治疗前后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即≥50%为痊愈、35%〜49%为显效、20%〜34%为有效、<20%为无效。2结果按Y-BOCS减分率,6个月末评定: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9例、冇效6例、无效6例,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显效率分别为58.62%和46.43%,经统计处理无显著性差异(u=0.9215,P>0.05);有效率分别为79.3%和64.3%,具冇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o3讨论强迫症的发病与患者的内向、多疑、完善欲望高、敏

7、感等神经质素质奋关,在此基础上以偶然的生活事件为契机,在精神交互作用下痛苦愈来愈烈。切断这一交互循环过程,让患者认识症状,发现现存的思维或行为与现实的矛盾,对自己思维不合逻辑之处达到领悟,指导患者把注意力从强迫症状转移到tl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强迫症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5-HT)功能低下或突触间隙可利用的5-HT含量降低有关[4]。苏发病机理一般认为既涉及生物学因素,又与心理学因素相关。帕罗西汀系较专一的5-HT再冋收抑制剂,对胆碱能受体影响其微,很少发生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对心电图影响亦其微。因此我们采用帕罗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