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教案

再别康桥 教案

ID:24511056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再别康桥 教案_第1页
再别康桥 教案_第2页
再别康桥 教案_第3页
再别康桥 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的:一、反复朗诵,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从而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二、训练学生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咀嚼品味诗歌意境美。三、训练阅读,读出一定的诗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性情的目的。教学设想:这首诗语言华丽轻盈,章法,音韵柔美和谐,在形式美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准,如有条件,可播放有关康桥大学的风光片,伴以轻柔的有欧洲田园风情的乐曲,以使学生能够在诗意的氛围中充分感受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人间四月天》将学生带入徐志摩的话题中,让学生讲述对他的了解,适当补充一些内

2、容。如写作背景和的思想主张等。二、点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并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诵读课文。教师做出提示: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应读出委婉细致的感情。在朗读时,注意读出轻盈的节奏。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3、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诗歌的内容。(1)、提问:根据背景资料,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明确: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2)、提问: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明确:有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3)、提问:诗人告别时,作了哪些动

3、作?明确:招手、寻梦、放歌、沉默。三、逐节讲析评价:1、第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告别,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2、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中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它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谁能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妻子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3、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

4、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4、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澜,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5、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当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6、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箫,诗境恢复寂然,连

5、夏虫好像也体会到离别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深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7、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的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另觉悟,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意味。四、再次诵读,伴以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格的音乐,同时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五、分组朗诵,在组内评选出读得最好的组员。六、布置作业: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附:板书设计再别康桥一、只身来到康桥、“轻轻”

6、抒情基调:难舍难离别康桥的情景作别云彩分、淡淡的无奈和伤感(静)河畔的金柳(比喻、移就)(恋)康河的水草二、康河的景物(移就)回忆往昔的生活和梦想(乐)拜伦潭(往昔梦想)寻梦(快乐极点)(哀、静)三、呼应开头、表达离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