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

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

ID:24535335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_第1页
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_第2页
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_第3页
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乡是环绕加格达奇区典型的城郊乡,全乡管辖三个行政村,8个自然屯,20个村民小组,7300多农民,人均耕地耕地面积不足2亩,在这有限的土地上,要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乡党委政府深深感受到,单纯依靠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有限,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科技兴乡之路,才能振兴全乡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近年来,全乡全面实施“科技兴乡、农民致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立足城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为途径,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进

2、一步抓好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了突出特色、绿色,发展定单、效益农业,加快牧业生产步伐,使马铃薯种植业成为加北乡的主导产业,畜牧和食用菌发展逐渐成规模。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952万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99元,农村居民住房砖瓦率达到60%。一、强化领导、健全组织。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乡、科技兴农”的工作思路。把科技工作作为全乡第一位的工作任务,举全乡之力实施科技兴乡战略。一是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以科技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科技普及推广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科技兴乡的方案制定、工

3、作安排、人员调配、经费筹措等项工作,各行政村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科技组织;二是实行了科技工作“三包”责任制、即乡科技领导包片、农技人员包村、村技术人员包户,并将所包片、村、户效益与本奖金报酬挂起钩来;三是和各部门积极协调,使他们为科技兴乡工作开绿灯、创环境、出人出物,自觉参与实施;四是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强化乡科协和现有农技推广部门建设,稳定和扩大农技推广队伍;又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农民技术员自发创办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等技术协作组织,在全乡形成以科协为骨干,村科技副主任为主体,科技示范户带动全体农户的全方位科技服务体系。全乡重点项目、农业

4、科技示范户(基地)都有党政班子成员进行联系,把科技兴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实施培训计划,提高人才素质。为不断提高全乡劳动者的素质,每年都制定培训计划,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全乡开展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培训工作。一是首先抓好干部培训,乡里每年多次召开科技培训会议,以会代训的方式,传授科学技术。目前,全乡40多名乡村干部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成了受群众欢迎的科技型干部。二是实施长期专题培训。把基础知识好,思想觉悟高的示范户组织起来,经常让他们参加地、区、乡组织的培训,达到培训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三是与地区、加区农技站、畜牧站、科协等部门联

5、合,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如绿色蔬菜生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止技术、蔬菜保险技术、大棚滴灌技术、木耳、蘑菇袋料生产技术、马铃薯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治知识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向农民讲授适用性农技知识。两年来,该乡共举行参加各类培训班10期,共培训5000多人次,下发科技书籍、信息4000多份,四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针对棚室生产及日光温室小区,我们聘请东北农业大学的教授来我乡进行培训,并对农户生产情况进行实地指导,每年组织科技示范户、农民参加地区科技大集,了解农业信息,市场信息,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生产动态。同时组织安排露

6、天电影、秧歌等文艺活动,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组织本乡先富起来的农牧业典型户现身说法,激发了广大农民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主动应用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截止目前,全乡所有基层干部和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了不同形式的农技培训。90的青年农民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通过各种形式的农技培训,我们乡受训人数达2000多人,达到了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培训出19名农业技术科技人员。乡里还印刷科学技术资料3000多份发给农民,从而增强了农民的科技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向科技富民强乡目标迈进。三、科技引路,

7、资金扶持。加北乡着力实施科技兴乡计划,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了政府职能,增强了服务功能,落实科技政策,把科技引路,资金扶持作为实施科技兴乡、农民致富的指导思想。该乡每年协同地方信用社为发展养殖、种植的农户办理小额贷款400多万元,扶持起规模养殖、种植、加工等专业户100多户。如孙龙江的马铃薯增值深加工业,年创利润30余万元;赵挺祥鲜菜冬储,年创利润10余万元;侯力的养鸡场,年创利润10余万元;于国卿大豆深加工,酱菜厂年创利润20余万元、姜雅文棚室生产,年创利润10余万元等等,同时扶持幸福村奶牛示范村,加北马铃薯示范村。走“特色规模品牌”的路子,抓好了标准化

8、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