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ID:2453690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上传者:U-9956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1页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2页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3页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摘要: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教学手段。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激活学生的思维,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提问;启发;参与;效率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通过设疑、激趣、引思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历史课堂上采取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发挥历史学科功效的关键点。它不仅直接反映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还很好地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效果深有影响。  一、提什么问题  1.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书中明确指出:“为了实现有效提问,必须用教学目标来指导提问。”问题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扣住教学重点,抓住教学难点。例如,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中关于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疑:“你觉得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洋务运动没让中国富起来,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4 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随后,教师再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对洋务运动做出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2.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仅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中,教师可以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作为一战中的战胜国,为什么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略的命运?”可让学生先自己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当时的中国之所以还被侵略主权,原因在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国力依旧很弱;北洋军阀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享有很多特权等。  3.问题难易要适中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好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如在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教师提问“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先让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因为我校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因此很容易接受这样的结论:城市的敌人力量强大,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农产品丰富,群众基础好等。  二、怎样提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4   1.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首先,课堂提问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比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进行新课的导入,以此打开新课教学的入口。问题不需要学生立即就能回答上来,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2.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只有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使教学效果得以保证。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十七课《内战烽火》中对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原因,教师可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①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②毛泽东为何要冒险应邀到重庆谈判?谈判的结果如何?等等。学生讨论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并认识到:毛泽东这样做不能改变既定方针;但中共的行动赢得了民心,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三、什么时候提问题  课堂提问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才能使提问的效益最优化。提问的时机主要应该以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提问的最佳时机我认为是以下两点:第一,教材的疑难部分。这是因为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有难有易,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部分,教师应该及时提问,来评估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比如,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课《收复新疆》在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可设问“如果你是左宗棠,你会用什么方法打败阿古柏,来收复新疆?”4 这个问题使学生充分活跃了起来,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第二,教材的重点部分。教材的重点部分是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需要教师进行重点提问和讲解,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促使他们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部分内容。如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学生对遵义会议的作用理解不透。教师可设问“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红军的情况对比是怎样的?”学生阅读教材很容易找到一些关键词,遵义会议前红军“付出重大伤亡”“被动挨打”,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跳出敌人包围圈”。从而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总之,要想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合理的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广大教师都应认真思考和总结,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以此达到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作用的目的。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